文章
【書籍推薦】吸睛公式
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中提到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指導人們的經濟活動,然而在政治、新聞、媒體,公關活動中,也有另一隻「看不見的手」正在操控著!
常人多以為自己有足夠的見識判斷真偽,然而事實多須長時間科學驗證,無法在一瞬立判,於是「真相」多來自個人選擇看到什麼而產生主見,再依主見選擇什麼才可信。「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即心理學術語的選擇性知覺(selective perception),即使同一時空,每個人的印象或記憶都有差異,當彼此的需求或立場愈分歧,所敘述的事實也隨之南轅北轍,如同芥川龍之介《竹林中》的兇案,關鍵的三人都堅稱自己才是兇手,閱者讀時或還可推理出不同版本,不同人相信的真相╲謊言,最終皆遺留在竹林中。
現代生活中,資本主義需要消費、民主社會需要選票、宗教需要信徒、員工需要收入、單身者需要伴侶⋯⋯,一般人都有其需求,其實只要能包裝成符合目標群眾需求的標的,驅使他們相信是由於自己的主見而行動,便是圈粉的方法。資深傳播媒體人吳正浩所著的《吸睛公式:誘惑大眾的技術:你以為的主見,其實是行銷媒體政治人物精心計算後的結果》以多種案例說明誘惑大眾入甕的公式,如利用媒體事件、病毒行銷、恐懼與憤怒、編劇修辭法、影像……等宣傳洗腦,抹除大眾腦裡原先某件事的記憶,再載入新的意義,進而誘發行動,其最高指標是要能解讀大眾尚未滿足的需求,進而利用他們想完成需求的潛意識而達到目的。
相當同時期,伯內斯也利用「推翻差別待遇」為訴求,將抽煙化身為女性自主和伸張女權的象徵,開拓了菸草的新市場。伯內斯相信,在不斷更新的社會必須持續為大眾創造新的欲望需求,他們隨即會依循宣傳者的意向行動,如民主社會的從政者須懂得操縱引導輿論,得以讓大眾信服政府的政令。
無論如何,抽象的精神價值或具體人事物,都會使人因不足或有所求而嚮往某些未知的說法,冥冥中逐漸化為驅使行為的動力,讓人以為自己的判斷毫無偏差,其實人所執意相信的,無所謂真偽,不過是可以圓滿自己軟弱之處的說法罷了。
【資訊內文】
作者_吳正浩
譯者_袁育媗
出版_一起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