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淺談越南南北差異:東方古典美人VS洋氣時髦少女

【作者】
文、圖_ 湯凱偉
2021年12月號 第118期
2021.12.09

在臺灣「戰南北」這種地域間的攀比情結常成為熱門話題,想當然爾南北跨距長達一千多公里的南越與北越,豈有不戰的道理,由於工作緣故南越、北越都有居住過的我,或許更能品嚐出箇中的「醍醐味」。

 

 

大家對於東南亞國家第一印象就是氣候炎熱,但是放到越南就不準了,北越首都河內與南越胡志明市緯度相差約十度,河內一年有四季,冬季乾冷的北風直接吹拂,有時候氣溫還會比冬天的臺北低,北越有些山區甚至還會下雪。而南越胡志明市氣候則如終年常綠的夏天,只有分乾季與雨季,因此只需著夏裝。

 

民族組成大不同

 

河內主要民族由越南本地的「京族」組成,越南曾經為過去中國的藩屬國,幾百年來受中華文化薰陶,遺留下許多古風建築,因而河內城市景觀較統一。後期又經歷昇龍皇城帝制、共產黨時期,都是比較束縛、內斂的個性,在我眼裡,河內像是一個古典東方美人,靜靜的、素雅的、溫吞的,卻又強韌的。

 

而胡志明市除了主要民族「京族」外,還有因地緣相近而搬遷來的柬埔寨「高棉族」,以及明清時為逃避戰亂遷居至此的「華族」,以廣東、潮州人為代表。十七世紀時因越南政府開拓南方的政策,許多華人於胡志明市落地生根,像第五郡為知名華人區,街道上中文字招牌、閩南式寺廟、各地會館(同鄉會)林立,甚至平常生活語言是說粵語。

 

胡志明市地勢平坦開闊,對外通商開發較早,對於異文化之間的包容度較大,且近代受到法國文化影響頗深,經濟條件較河內發達,加上各種文化融合並存,孕育出豐富的胡志明市。對我來說,胡志明市就是個自由奔放,對於各種新鮮事物勇於嘗試,穿著西洋剪裁的連身洋裝,開朗活潑的時髦少女。

 

河內昇龍皇城遺跡:京族政權建築

 

北桃花,南黃梅

 

越南最大節日農曆新年時,河內習慣家家戶戶裝飾桃花,增添喜氣及過節氛圍。由於桃花屬於溫帶植物,在南越較難生存,故胡志明市則是選用適應南越氣候的黃梅花,整顆開的黃燦燦的黃梅花樹,也散發出越南獨特的年味。

 

越南國花的由來也有此一說:南北越花卉因氣候適應性及偏好問題,單單挑選桃花或是黃梅花為國花怕會有偏袒之意,因此最後拍板了南北越都能生存的荷花為國花,也象徵著出自淤泥而不染的情操。

 

用滷蛋辨別南北口音

 

我聽過一句有趣又生動的話來形容越南各地方口音:「北越是正常說話,南越是含一顆滷蛋說話,中越是含兩顆。」說明了北越河內口音抑揚頓挫明顯,咬字清晰的特性,在我聽起來使用唇齒音較多,共鳴部位在嘴巴的前半部分,跟中文聽起來很像,有些母音甚至跟閩南語、粵語類似。我認為是外國人較快能掌握聽讀的口音,現在越南國家傳播、電視新聞也都是以河內口音為標準音,面向海外的越文教學也都是以河內腔為主。

 

南越口音又可以細分華人口音、西貢口音,但是這個微妙程度身為外國人的我們無法分辨,大概就像要美國人分辨臺北腔跟臺中腔的難度吧。南越口音是母音會變音,且共鳴腔在口腔後半部,用舌根發音多,我覺得外國人較難掌握,感覺起來音比較濁,較難分辨且有些習慣用字跟河內不一樣。但是由於南越自古對外商貿較頻繁,海外越人多為南越子弟,故海外越僑組織通常都是南越口音,且認為自己才是正統。中越的話,已經不是腔調的差別了,是連用字都抽換掉了,南北越聽習慣了還是可以溝通,但是中越就真的比較難了,就算懂南北越口音也束手無策。

 

「獨立、自由、幸福」為越南國家格言,或許這樣的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多元文化價值激盪,正是邁向幸福國家不可或缺的元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