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系出名門逍遙地
風流人物來來去去,在臺灣島上留下許多鴻踏雪泥般的爪痕;這些故地往往承載著曾經的大歷史與小傳統,來客可以尋幽攬勝,甚至可以品飲佳茗、舉箸為食,一解思舊懷古之情!
藝術系│張大千
以繪畫成就見聞於世的張大千,不僅和溥心畬、黃君璧並稱「渡海三家」,其多變的丹青風格、傳奇的人生閱歷以及作品本身的產量和產值,均為人所樂道。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大千為免遭戰爭波及,先是前往臺灣,後又避居香港,期間則居遊各地,從阿根廷、巴西到美國,降及一九七七年才再度抵臺定居,於臺北外雙溪一帶自行設計並建置了「摩耶精舍」──摩耶為佛陀之母,肚腹中懷有三千大千世界,因此「摩耶精舍」即「大千精舍」。如今精舍已由家屬捐出,改闢為紀念館。
©莊靈/CTPphoto
生活家政系│林語堂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等名校,學貫中西的林語堂不僅著作等身,更因翻譯「幽默」(humor)一詞,而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幽默大師」。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林語堂還認真投入過中文打字機的研發,其設計的中打鍵盤後經專利轉讓、甚至曾供IBM、Itek等公司使用呢!此外,善於玩味「生活的藝術」的林語堂亦孵孕了各式各樣的小點子,包括製作自動牙刷、自動門鎖以及自動打橋牌機⋯⋯作為他生前最後的落腳之地,這幢帶院落、白牆藍瓦的別墅就位於風景秀麗的陽明山腰,不消說,裡裡外外也是由他本人親自參與設計並督造的呢!
歷史系│錢穆
國學大師錢穆為江蘇無錫人,早年因其研究成果而受學者顧頡剛賞識,曾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後因抗戰爆發,故陸續轉往西南聯大、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諸校講學,教學經歷十分豐富。上世紀中葉錢穆一度應邀前往香港,並創辦「亞洲文商學院」(新亞書院前身);降及一九六七年,則偕同夫人胡美琦遷居臺北,入住外雙溪畔、由其妻設計的「素書樓」,建築掩映於草木花竹間,同時也是錢穆晚年主要的講學場所之一。一九八九年中錢穆因故遷出,不足半年便溘然長逝。
軍事管理系│張學良
作為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不唯投身軍旅,一九三六年,時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的他,更曾連同楊虎城發動當代中國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兵諫──西安事變。事變之後,張學良雖經審判、特赦,卻猶仍難逃軟禁的命運。一九四六年底,他和趙一荻被安排前往臺灣,先後寓居新竹清泉部落、高雄西子灣等地,而位於臺北北投、始建於一九二〇年的「少帥禪園」,亦成為其中一處幽居地。這座為扶疏草木圍環的和式建築,在日治時期原名「新高旅社」,後期亦一度作為神風特攻隊出戰前的慰安所,幾經整飭後,今日則以餐廳、湯屋等遊憩面貌重新出現在公眾眼前。
©王苗/CTPphoto
社會系│杜月笙
土生土長於上海的杜月笙,早年曾投靠青幫頭目陳世昌,並在黃金榮手下辦事;憑藉著過人的才幹和人緣,終於在瞬息萬變的黃浦灘頭闖出名堂,得和黃金榮、張嘯林等江湖大佬齊頭並坐,人稱「上海皇帝」。杜月笙叱吒風雲了半輩子,晚年卻因陡變的世事時局,不得不舉家遷往香港避風頭。原本他打算以香港為跳板、避走歐美安身,豈奈天不從人願,一九五一年,身懷痼疾的他終究在港病逝,遺骨則經後人打理、遷葬至臺灣,一代梟雄就此長眠於海島北部的多雨之地。
戲劇系│孟小冬
師承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余岩叔的孟小冬,因其醇厚的嗓腔、英氣爽颯的舞臺扮相和細膩的唱作身段而獲得「冬皇」美譽,迄今仍是最為人樂道的老生演員之一。一九四九年,孟小冬先隨杜月笙一家南徙至香港,並在港與杜完婚,杜月笙離世後,她又在摯友姚玉蘭(杜月笙第四房妻妾)的力邀下,最終決意來臺定居。旅臺期間,孟小冬除了私下指導一些戲曲後進,更多時候則閉門潛心修佛;一九七七年,她因肺氣腫病逝於臺北,歸葬於其生前親自選址、設計樣式的墓區。
宗教系│章嘉呼圖克圖
和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稱的章嘉呼圖克圖,同為藏傳佛教中重要的領袖人物。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出身青海,原名羅桑般殿丹畢蓉梅,幼時嘗蒙清光緒帝召見、確認「活佛」身分。一九四九年,他隨國府轉進臺灣,長期駐錫於臺北市青田街(該寓所現規劃為蒙藏文化館),一九五七年則因胃癌而圓寂於臺大醫院。由於章嘉呼圖克圖生前曾考量到時局的動盪,故曾宣布不再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