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神食粮.电影】末代武士的哀乐中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上有老母、下有两小、妻子病逝、负债累累的下层武士井口清兵卫,镇日为柴米油盐奔忙。每当黄昏将届,同僚或会相约酒馆应酬唱和,唯独他因为生活重担每每婉拒,因而被戏称「黄昏先生」。于公于私,黄昏清兵卫身兼数职,白日为了藩主核算军粮,夜晚兼职代工补贴家用,有时教育女儿立命立身,有时指导女儿作息起居。曾经拥有的一身武艺,被这年复一年的生活动线消磨殆尽,一如自己的绰号,彷彿早早步入了迟暮之年。
片名「黄昏」另有一层意含。清兵卫身处的德川晚期,西洋枪砲东传,克己复礼的武士决斗、讲究流派的刀术剑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武士阶级徒留虚名,不单单是俸禄不足以维持生计,尚又受制于阶级处处显得绑手绑脚,以致青梅竹马的朋江几乎是半主动地提亲求婚,清兵卫还是碍于现实而拒绝。人生的黄昏与时代的黄昏双线并行,对照片中对白「再过两年,时局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当时未知的他们,似乎认为黎明即将来临,廿一世纪已知的我们,回头看来只觉无限苍凉(英文片名《The Twilight Samurai》一语双关,同时具备黎明与黄昏双重意义)。
江户时代晚期(十九世纪中叶),无论中日,同样面临如此难关。比诸片中关于长兄如父的描写(清兵卫的舅舅与母亲、清兵卫的友人与朋江)、关于女子礼仪的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未婚闺秀的应对进退、妯娌伦理)、关于阶级隔阂的省思等等,尤其女儿质问「学习女红能够养家活口,背诵《论语》有什么用呢」的瞬间,西学/中学、现代/传统、维新/保守、伦常/个体的种种辩证,就这么不著痕迹、悄无声色地浮向目前。
中年男子早早步入迟暮,真正的长者又该何去何从?尽管著墨不多,电影同样触及老人问题。孔子有言:死,祭之以礼、葬之以礼。武士阶层有别平民,亲属过世须有相应排场,却又因为实际收入窒碍难行,最终不得不以借贷保尊严。清兵卫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尽管身体健康,却也不难看出周遭众人对此处境的难堪与怜悯──求生也不是,求死亦不可。不由得联想起另一名作《楢山节考》,描述日本远古弃老传说,因为家贫如洗,为免消耗粮食,没有生产能力的长者将被送往荒山自生自灭。二部电影即便导演、题材、调性不同,或尖刻或敦厚,或直白或隐晦,日本「下流老人」议题至今仍旧无解。
正是这样,导演山田洋次镜头多聚焦在武士日常(决斗情节仅出现两场),藉由食衣住行,传达中年哀乐。过去,日本曾经多次以武士题材叩关奥斯卡外语片项目,作为睽违廿二年再度入围的作品,《黄昏清兵卫》少了黑泽明、稻垣浩、工藤荣一等人的奔放豪勇,反而透过诸多女性角色(故事本身即以小女儿的目光回顾父亲一生),还原一介中年男子,于事业、爱情两头蜡烛之间挣扎的美丽与哀愁。
国民导演山田洋次,三度改编国民作家藤泽周平小说,最终而成武士三部曲。有趣的是,尽管以武士为名,戏分远远不及男角的宫泽理惠、松隆子和檀丽,反而接力荣获当年诸多演技奖项。女性角色相对丰润厚实,是山田洋次武士系列特色之一。而后续《隐剑鬼爪》、《武士的一分》纵然触角不及此作全面,却也紧扣黄昏二字,描摹一个时代、一个阶层、一份职业、一位男子的「夕阳无限好」。
↶↶↶加入旅读LINE@好友,送旅读中国经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 年 10 月【 我在上海灵魂深处,打卡!】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