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讲座回顾】撑起江山辉煌世 ── 一窥雍正宪皇帝
青出于蓝的皇帝
长期以来康熙一直以儒家理想君主自居,晚年更想留下「宽仁」贤君的美名,主张「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务求安静」,然而这种少做少错的想法却衍生百政废弛的结果。而雍正则勤于政事,勇于改革,设立军机处,加速台湾开发、严惩贪污、并制定摊丁入亩政策,是一位难得的帝王,清朝盛世没有他就无法建立,中衰时代很可能提早来临。
传奇的雍正治术
在一个朝代之中,通常盛世很难延续两个皇帝。康熙虽然德高望重,多年来的政绩受到众人的肯定,但晚年时期清朝已开始衰败,朝政偏向混乱,吏治逐渐崩溃,存在著很多一触即发的隐患。
雍正时期虽只有13年,却延续了康熙的清朝盛世,不但改善了腐败昏聩的官僚制度,同时解决了国库亏空的问题。在政治方面,他以法来治国,严惩贪官、禁赌政策、不以私废公(对旧属、皇家兄弟,甚至自己亲人不能不以法治),旨在实行务实政策,提高皇权,加强地方与整个国家的安全。扩大中外大臣的上奏权后,鼓励言官上奏弹劾不法人士,且利用奏折与朱批了解皇子间的活动、大臣互斗的情形、以及地方人民的生活状况,连带加强大臣的忠诚与控制。
在经济方面,实施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南洋贸易等政策,改善人民的生活,对于严禁烧锅制酒,也并不热心,因为烧酒制酒有利于民生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税收,除非当时那个地方粮食歉收严重才会禁止。不过他认为八旗为满清根本,重视关于八旗的酒禁,对于旗人嗜酒酗酒的处分是严厉的,相较之下对于汉人醉酒,则相对较为宽容。
始被重视的治台政策
康熙晚期到雍正时期,从原来的一府三县增设到一府四县二厅,因为康熙晚期忙于选择皇太子与皇子皇位,本来对于台湾治理也比较没那么积极,一直都是一府三县,却没有随著人口增加而变化,相较之下雍正在十三年期间就非常积极治理台湾。雍正在台湾的治理事蹟可以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官员的制度与治台的政策。
可能现代很多人会说「清代皇帝不太重视台湾,选用给台湾的官员都不太好」
但其实不尽然,在当时官员好不好其实全国都一样,皇帝对选任官员态度都一致,只要能治理国家,并安定下来就好。台湾地理位置其实也是一项因素,因距离远又有黑水沟,比较凶险,因此那种有能力的官员来台意愿不高。为了改善台湾官员问题,雍正调整了台湾职官制度,除了增设职位、慎用人选以外,雍正还会关心台湾官员的生活,原来任期为三年六年实则九年十年,在雍正时期改成一年半、两年半、三年,并给予养廉银、允许官员或少部分百姓携眷入台,以此减少罗汉脚问题。
制度方面,雍正时期,舍弃了为防台而治台的策略,并拟定务实的治台政策,包括台湾府城木栅的建造、兵马的设立、兵饷筹措的变革,使台湾从疆域大一统进入到政治大一统,并针对台湾原住民的治理,除立碑分界,实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希望汉人和熟番不要进入生番地区,以免扰乱秩序安定。
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间,雍正加速台湾开发与建设,为台湾奠定了基础。
举世闻名的宪皇帝
「像我们研究历史的,向来就是要靠材料说话,如果没有材料,或是材料不实在,不只是写不出文章,更不要说是写书了」陈龙贵教授说在这本书里面,《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与《雍正朝起居注册》为重要的史料之一,两本明显的差异在于实录是皇帝死后,他的下一任帮他编写的,而朝起居注册则是当时有官员在旁边记录他每天生活情况,所以就史料来讲起起居注册史料价值要比实录价值要高一点,因为实录时前一任皇帝已经过世了,有些史料就会稍微改变一些说法。
另外,以名字来看,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仁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仁皇帝的仁字是康熙的諡号,圣祖则是庙号。雍正的庙号是世宗,代表有祖有宗的意思。称祖是比较有贡献的皇帝,而后面都称宗。
明清时候大臣都有諡号,基本上諡号会有两个字,但在皇帝、亲王以及郡王之中,他们諡号只有一个字,所以康熙是仁皇帝,雍正是宪皇帝,这些諡号是后代对他们的评价。雍正是宪,比较从法层面来做他的行政事务,所以干隆时给他諡号就是宪皇帝。在历史上因为雍正以法治的层面治理清朝,严打厉犯、打击那些科甲朋党们,所以他们与那些没落文人勾结在一起,贬低雍正,使的雍正在历史上留下一些不堪的污点。但其实雍正皇帝为清干隆王朝的振兴,打下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基础,是中国历史上辛勤努力的皇帝之一。
【资讯】
《青出于蓝:一窥雍正帝王术》
作者_陈捷先
导读_陈龙贵
出版_三民出版社
书介_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清代帝王朱批奏折,是为了向臣子发布命令、传达信息,所以康熙说「朕,知道了」,但雍正不仅只于此。雍正的朱批谕旨其实不只是行政奏章,里面还有耐人寻味的帝王统御之术,可谓是「青出于蓝」啊!
想重新认识这位有血有肉的帝王吗,让雍正亲口说给你听!
↶↶↶加入旅读LINE@好友,送旅读中国经典期刊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