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止至于膳】伺察水火,体验酸咸:百鲜都在一口汤

【作者】
文_朱振藩 图_CTPphoto、视觉中国
2018.06.04

「汤汁」指的是汤类菜肴,

传统上本源自于羹,其后复与「濯」类相牵连;

无论如何,汤汤水水流转至当代,

无疑已构成众人舌尖上一道油光水滑的风景!

 

混浊者,并非浓厚之谓。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同一滷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此种色味,令人难耐。救之之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有隔皮、隔膜之嫌。庾子山论文云:「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是即混浊之谓也。──袁枚《随园食单.戒混浊》

 

袁枚接著形容色味「令人难耐」的汤汁及滷水,其混浊的情形,前者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后者「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用词精准,文藻华美,令人印象深刻。在此要说明的是,汤、滷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使食者无隔皮、隔膜之劣感。

 

清羹浓汤好滋味

 

首先要谈的是汤汁。

 

汤汁指的是汤类菜肴。中国的菜肴中,汤源自于羹,先秦时即有,恐出于无奈。羹中必有糁(即碎米粒),既增滑顺口感,而且有饱足感。当孔子绝粮陈、蔡之间,米粮无著,采藜、藿(皆野菜)食,不加糁即饮,或许这就是汤。

 

到了汉代,汤与「濯」(近于汆)类已有牵连,此从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遗策)中,发现了牛肚、猪肉、鸡片,一经「濯」后,锅中的沸汤,自然就是荤汤了。

 

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孔门三套汤。©任中豪/旅读中国

 

在宋代文献中,出现不少汤菜,如《梦粱录》的「羊血汤」、「盐豉汤」等是。此外,食疗专书所载之汤甚多。例如《圣济总录》收有「羊骨汤方」、「白鸡汤方」及「鲤鱼汁方」等。此时亦出现「清羹」一词,如烧制「鳖清羹」,是将体积略小的马蹄鳖先行治净,切块,焯过,再加工后,用「鸡清汁」或「羊肉全汁」调制煮成。

 

因而可以断言,中国的汤类菜,至南宋之时,已发展成形,且自成体系,此乃菜肴发展史上的一桩大事。

 

↶↶↶加入旅读LINE@好友,免费送旅读中国杂志到你家!数量有限!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5月号【本草纲目:给世界的情书】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