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时珍冥诞五百周年纪念专题──本草纲目:给世界的情书
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引用他的著作,
称之为「古中国百科全书」;
英国学者李约瑟更说他是中国博物学家中的无冕之王,
认为他的贡献与伽利略达到同一高度。
他是李时珍,十六世纪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
博物学视角下的《本草纲目》,
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大胆而又细致地朝四方探索的历程。
他行、他见、他思考、他记录,
看他关爱的世界如何吸收了世变风云的冲击,
然后蓬勃发展、摇曳生姿。
五百年后的今日,
且让我们循著《本草纲目》的途径,
来瞧瞧李时珍眼中丰富的万象天地。
幸会,新天地!
说起明朝,大部分人首先浮现的印象即是古装剧里的昏庸皇帝、坏太监及锦衣卫。可事实上,这个王朝从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开始,就是一个有富强底气来探索世界的国度。
李时珍出生的正德年间则正好是一个资源与话语权都大幅转向的过渡时代,政治败坏、民间却兴盛繁荣,那些追逐知识、探索生活的热情,也从权贵阶层交棒到个体精神昂扬的民间。当欧洲在经历文艺复兴浪潮的同时,晚明的子民也在新旧时代交接的变化中努力调整自己的姿态,充满热忱地挖掘世界的无限可能。
坤舆万国全图。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一六○一年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曾有研究认为地图中澳洲与南极洲的资讯来自于郑和七度下西洋的地理发现。©美国国会图书馆 Library of Congress
帝国最初的种子
经历元末的战乱凋蔽,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即已胸怀明确的治国准则。洪武元年,他宣布废除书籍笔墨与农器的征税,首先发展农业以安定民生、同时推广文化教育来控制民心。与此同时,为了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全国的讯息与资源,他投注大量资源修筑全国水陆官道与驿站,建立起完整的全国交通网络。
这些有形与无形的国家建设成为培育晚明城市文明的推手。推广农耕蚕桑,让物产富饶有余;密集的交通网成为最便利的商路;商业兴盛更推动各项轻工业发展,工商大城逐渐茁壮,步步走向了商业经济的颠峰。
南京的郑和造船遗址。©视觉中国
知识汇流的摇篮
在这股探索世界的热情里,受惠于免税德政而兴起的「文创业」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明中期宣德、正德年间开始,随著轻工业繁荣,配套的造纸业、笔墨业制造生产技术革新,民间出版业也发展出一个足以支撑文人、印刷业、书商等环节的完整商业体系。除了传统经史子集外,各个江南出版重镇产出了大量的科举用书、传奇话本、日用百科,透过四通八达的商路流通于天下。
李时珍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便是民间出版最鼎盛的时期,不仅书籍普及、要刊印自己的著作也相对容易。知识成了伴随常民左右的生活基石,个体的创见一一浮现,而后随著商路流通散布,交织成专属于晚明社会的时代之声。
↶↶↶加入旅读LINE@好友,免费送旅读中国杂志到你家!数量有限!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5月号【本草纲目:给世界的情书】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