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进《大唐狄公案》:探索狄仁杰的多重人生与历史真相

【作者】
文_李开周 图_《大唐狄公案》官微、视觉中国、Wikimedia Commons
2024年5月号 第147期
2024.06.04

 

身居庙堂,断案如神的人是他;身怀武功,统兵出征的人也是他。细看萤幕上的狄仁杰、小说里的狄仁杰,以及真实历史当中的狄仁杰,让我们一探大唐福尔摩斯的多重人生……

 

 

 

 

 

武则天当政时,一个小胡子青年出任县令,他文武双全,多谋善断,不仅勘破一桩桩奇案,而且渐渐揭开自己的身世。──这就是今年二月份CCTV首播《大唐狄公案》的故事线,那个小胡子青年就是本剧主角狄仁杰。

 

 

 

跟过去几十年里不断推出的狄仁杰断案剧一样,这部新剧仍以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同名系列小说为蓝本,同时尽量贴近唐朝历史。细观这部剧,我们将能看到三个狄仁杰,即萤幕上的狄仁杰、小说里的狄仁杰,以及真实历史当中的狄仁杰。

 

 

 


 

主角狄仁杰进京赶考时意外被卷入离奇的谋杀案,从而展开化解奇案、断案如神的仕途 ©《大唐狄公案》官微

 

 

 

 

 

绝世神探的百变样貌

 

 

 

先来看看狄仁杰的相貌和武功。剧中狄仁杰正当壮年,身材清瘦,留著短须,显得特别干练。而在十年前CCTV首播的另一部探案剧《神探狄仁杰》里,狄仁杰已过中年,大腹便便,长须飘飘,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胖子。这两部剧的故事框架都是参考高罗佩的小说,高罗佩原著中的狄仁杰又是什么样子呢?有高罗佩亲自绘制的插画为证: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最明显的特征是留著一把垂到前胸的大胡子,彷彿《三国演义》里的美髯公关羽。

 

 

 

后人绘制的狄仁杰肖像 ©Wikimedia Commons

 

后人绘制的狄仁杰肖像 ©Wikimedia Commons

 

 

 

历史上的狄仁杰相貌如何呢?非常遗憾,现存的所有正史和唐人笔记都没有描述。在盛唐时期和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时,成年男士以长须为美,狄仁杰正是生活在那个时期,所以不排除他留有一把大胡子的可能性。

 

 

 

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武艺超群,经常佩一把宝剑,若遇歹徒,当场格斗,以一敌二也不在话下。今年这部新剧《大唐狄公案》继承高罗佩的设定,也让狄仁杰身怀武功。

 

 

 

历史上的狄仁杰会武功吗?《旧唐书》与《新唐书》均为狄仁杰立传,都没有提到他是否懂得剑术与格斗之术。仅记载狄仁杰曾经奉旨带兵,出任「河北道元帅」,以文官身分统领十万大军,赶往河北阻击突厥入侵。唐朝宰相、副相和各部尚书等高级文官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唐朝书生也有尚武之风,诗仙李白学过剑术、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擅长骑射、大唐开国文臣李勣(即传统评书中能掐会算的道士徐懋功)能冲锋陷阵。狄仁杰一直做到副宰相的位置,又有统兵出征的履历,所以照常理推想,他也许真的会武功。

 

 

 

 

 

举头望白云,低头思至亲

 

 

 

再看狄仁杰的身世与婚姻。相比此前各种版本的狄仁杰探案剧,本剧有一大创新,那就是将家庭线和爱情线穿插进去,让男主角一边探案,一边揭开自己的身世,又一边跟女主角谈情说爱。

 

 

 

女主角曹安为狄仁杰的一大助力 ©《大唐狄公案》官微

 

女主角曹安为狄仁杰的一大助力 ©《大唐狄公案》官微

 

 

 

剧中狄仁杰出身官宦之家,但自幼父母双亡,并且亲眼见到父亲狄知逊投水自尽,这给他留下难解的谜团和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随著剧情的发展,狄仁杰不断抽丝剥茧,终于搞明白父亲为何自杀──原来他父亲收养了前朝太子李建成的后人,为其取名狄英。这个狄英密谋造反,试图夺回李建成失去的帝位,这使得狄知逊进退两难,只得自尽。

 

 

 

历史上的狄仁杰确实出身官宦之家,父亲确实叫狄知逊,不过史料中并没有记载狄知逊是怎么死的。《旧唐书‧狄仁杰传》倒是写到一件小事,说狄仁杰成年以后去山西做官,途中登上太行山,盯著远处一朵白云,告诉随从道:「吾亲所居,在此云下。」意思是说他的父母就在那朵白云下颐养天年。如果狄仁杰说的「吾亲」是指父母双方,那么他并没有自幼丧父。即使「吾亲」是指父母当中的某一人,也足以表明他并不像剧中设定的那样自幼父母双亡。

 

 

 

 

 

虎父生犬子

 

 

 

剧中狄仁杰比较年轻,尚未娶妻,追踪几宗案件时,多次与女主角曹安相遇,两人情愫暗生,终成眷属。而在高罗佩原著中,狄仁杰出场时不仅已经成婚,而且娶了两位夫人。女主角曹安在原著中也出现了,但只有姓而没有名,人们称她「曹娘子」。曹娘子在认识狄仁杰以前早已嫁人,先被歹徒侮辱,再被丈夫遗弃,最后却被狄仁杰收留,成为狄的第三位夫人。坦白说,高罗佩这个设定也许符合古代中国的习俗,但绝对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偏好,所以本剧做了大幅度修改。

 

 

 

历史上的狄仁杰娶过几个妻妾呢?史料仍未记载。《旧唐书》只说狄仁杰有三个儿子:长子狄光嗣,次子狄景晖,三子狄光远。按照唐朝高官子弟可以「恩荫」的制度,狄光嗣和狄景晖都做了官。但他们的名声都比较差,其中狄光嗣因为贪赃而贬官,狄景晖不仅贪赃,而且暴虐,「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老百姓痛恨此人,以至于透过捣毁狄仁杰的祠堂来泄愤。这段记载说明狄仁杰肯定娶有妻室,也说明清官的后代未必仍旧是清官。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狄仁杰之墓便位于白马寺内 ©视觉中国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狄仁杰之墓便位于白马寺内 ©视觉中国

 

 

 

 

 

东方福尔摩斯现踪

 

 

 

现在我们换一个稍微不那么八卦的话题:狄仁杰真的像剧中那样断案如神吗?

 

 

 

《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唐高宗仪凤二年(西元677年)或仪凤三年(西元678年),狄仁杰在大理寺做大理丞,一年当中处理完一大批悬而未决的陈年旧案,涉及一万七千个当事人,没有一个人上诉。

 

 

 

大理寺是唐朝最高法院,以大理卿为首,大理少卿为辅,而大理丞在大理寺中属于中下级官员。狄仁杰作为大理丞,负责审理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中央的积案和悬案。他一个人一年能审完那么多案子,说明工作效率很高,对法律条文很熟悉。但要说每一件案子都能公正审理,一万多个当事人都心服口服,那似乎也违背常理。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旧唐书》里倒记载了发生在狄仁杰身上的一桩冤案,看上去比较可信。话说武则天做皇帝以后,启用来俊臣等酷吏压制反对派,将许多李唐旧臣关进大牢,狄仁杰也没有幸免。刚进牢狱,来俊臣就想动用大刑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没等受刑就说:「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大周取代大唐,我身为大唐旧臣,自然忠于大唐,所以我确实有反心。来俊臣见他「招供」这么干脆,只好停止刑讯。

 

 

 

来俊臣离开,来俊臣的下属王德寿又对狄仁杰诱供:「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我王德寿还想升官,您能不能诬告您的老同事杨执柔,让我立功呢?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皇天在上,你怎么能让我狄仁杰做这种无耻之事呢?

 

 

 

 

 

千古女帝首席追随者

 

 

 

当时凡被来俊臣等人关进监狱的官员,无论是否真的反对武则天,只要不诬告其他官员,最后都可能被杀掉。狄仁杰既不愿诬告别人,又不愿白白牺牲,就偷偷在一块布上写明冤屈,藏进棉被,假借让家人换被褥,吩咐儿子给武则天送信。武则天得知真情,遂让狄仁杰免死出狱。从这段历史可以得知,狄仁杰不仅正直,而且相当机智。

 

 

 

然而,由于狄仁杰辅佐武则天,古代文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唐人笔记《松窗杂录》载有一则轶事,说狄仁杰想提拔某个姨妈的儿子,那个姨妈却说:「相自贵尔,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你自己求富贵去吧,我可不想让儿子服侍女皇帝。宋朝儒生李元卓在《庄子九论》也说:「梁公(狄仁杰曾封梁国公)身事女主,与淫奴为伍,纵博褫裘,恬不知耻。」狄仁杰服侍女皇帝,与武则天的面首们为伍,真不知道羞耻。作为现代人,我们当然不会认同这些评价,但从中也能看出古代中国的主流道德观有多么保守和迂腐。

 

 

 

©《大唐狄公案》官微

 

©《大唐狄公案》官微

 

 

 

 

 

****************************************

 

 

 

李开周

 

 

 

李开周

 

 

 

专栏作家,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者,擅长将生硬历史以活泼生动方式呈现。出版书籍数十本,著作有《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包公哪有那么黑: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与《谁说不能从武侠学数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