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南岛艺术展「溯源」:百件作品汇聚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 深度探索南岛文化

【作者】
文、图_固夏公关
2023.11.13

第一届台湾国际南岛艺术三年展(TIAAT, Taiwan 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Art Triennial)于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位于屏东县玛家乡)开幕。以「溯源(RamiS)」为题,汇聚共25位艺术家共同展呈。

 

展览现场,观众将被带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深度探索南岛民族的独特文化面貌。展品涵盖了绘画、版画、摄影、雕塑、装置等多元媒材,呈现了南岛艺术家的丰富创意和对当代议题的深刻思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曾在雪梨双年展和卡塞尔文件展上备受瞩目的作品,也是它们首次在台湾完整展出。这不仅是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呈现,也是南岛艺术与国际艺坛的深度对话。

 

展览场地的八角楼则呈现展前田调查的影片成果和艺术家简历,加深观众对整体内涵与脉络的认识。文物馆展区「成为有灵的人」共展出11位艺术家,策展人那高.卜沌(Nakaw Putun)藉探询原住民族泛灵信仰,反思人类如何借镜古老智慧,找回与万物共存的能力,亮点作品包含:

 

 ●排湾族艺术家武玉玲(Aluaiy kaumakan)的大型编织作品《烟(cevulj)—家的路径》为延伸2022雪梨双年展作品的最近力作,是艺术家集结受八八风灾摧毁的大社部落妇女及耆老,用泥沙、草、木灰做为染料,共同拓印缝制记录遗址的集体创作。  

 

 

 ●今年获得第六届Pulima艺术奖「双年奖」的泰雅族艺术家林安琪(Ciwas Tahos)带来获奖作品《找寻Temahahoi的路径》,透过寻找野生蜂蜜的过程,重新诠释土地及身分认同、女性及酷儿身体的叙事可能性。  

 

 

 ●享誉国际艺坛的纽西兰纳格胡族艺术家丽莎.蕾哈娜(Lisa Reihana),呈现史诗级录像作品《海洋游牧民族》,探索十九世纪纽西兰面对外来政治挑战时,文化领导、精神习俗和自我欲望之间的社会张力。  

 

 

 ●太鲁阁族艺术家东冬.侯温(Dondon Hounwn)的录像装置《BBRBAR-2.0》(BBRBAR为太鲁阁语:那些碎的声音)以纽约街头的跨文化及消费景象穿插smapux(巫医)以当代科技为新媒介传递精神世界讯息,探讨太鲁阁族在时代变迁下传统价值存续的细小声音。  

 

 

生态馆展区「我们之所以是我们」共展出14位艺术家,策展人伊诞.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试图从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共思与探讨南岛语系民族彼此间的生命经验与艺术发展。亮点作品包含:

 

 ●卑南族艺术家米类‧玛法琉(Milay Mavaliw)大型装置《路Dalan》将原麻色系编制作品从高空向下垂吊并串接著各地表上的土、石堆,形成岛屿与岛屿的连结意象,也象征著南岛语族千年来的历史脉络。  

 

 

 ●布农族艺术家胡家瑜(Ali Istanda)版画作品《洪水过后就有岛屿》,改编南岛民族普遍共有的大洪水传说,以清新亮丽的色彩刻画出人与岛屿、人与海洋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哲理与寓言。  

 

 

 ●排湾族艺术家郭悦旸(Ljaljeqelan Patadalj)及陈亮(Sutipau Tjaruzaljum)以共同创作的录像、手织与复合媒材装置艺术《距离pacacada》、《一席系列》,探讨迁徙年代与复返议题,同时寻求新世代的文化自觉与认同感。  

 

 

 ●马来西亚艺术家朱威龙(Chee Wai Loong)呈现高达5公尺的大型动力机械地景艺术作品《想家》。透过作品的飘动、声浪、光影,让异地游子找到归航的标记。此外,本作设置处可见下方的隘寮溪,此流域与西边大海相通,恰与艺术家作品遥相呼应。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18日,为期近四个月的展览时间为观众提供了充裕的参观机会,期望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体验南岛文化的魅力。南岛艺术三年展「溯源」的开幕,不仅是南岛艺术的展现,更是一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期待观众透过这次艺术之旅,重新认识并珍惜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第一届台湾国际南岛艺术三年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2月18日

地点: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屏东县玛家乡北叶村风景巷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