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个位数马币吃到饱

【作者】 白宇
文_邝介文、张祐菁/旅读 图_陈育升/旅读
2023年8月号 第138期
2023.08.03

不少网红曾经挑战百元台币、千元台币走闯夜市,而在槟城街头,甚至个位数字马币就能点上一份首尾俱全的小吃盛宴。

 

不信的话,咱们吃著瞧!

 

 

Mee Goreng

 

谁说镬气只有广东人懂?嘛嘛档必点的马来炒面,就有许多人专程来吃它的镬气。配料除了马铃薯、炸豆干、豆芽、鸡蛋,主菜则有鸡虾鱿鱼种种选择。

 

Mee Goreng©陈育升/旅读

Mee Goreng©陈育升/旅读

 

 

肉骨茶

 

台湾一般印象中的深色肉骨茶,实则普及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寻常所见,则是乳白/澄澈汤底居多。前者源自广东(讲究食补,因而添加药材。同时可见马来西亚华人以广东为大宗),后者源自潮汕地区,以胡椒为基底,汤头全然不同。

 

肉骨茶©陈育升/旅读

肉骨茶©陈育升/旅读

 

 

Nasi Lemak

 

谐音「辣死你妈」因而为人熟知的椰浆饭,其实不会真的辣死你妈。以椰浆浸泡生米蒸煮制成,偶尔加入斑兰、黄姜、香茅,而有白色、绿色、黄色的区别。

 

Nasi Lemak©陈育升/旅读

Nasi Lemak ©陈育升/旅读

 

 

Rojak

 

马来蔬果沙拉Rojak(罗惹)字音源自福建话「拉杂」,意即拉哩拉杂什么都加,举凡水果蔬菜淀粉海鲜和豆制品都能在罗惹中找到,然而沙拉酱是以虾酱和青柠为主体的咸辣酱,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就⋯⋯

 

Rojak©陈育升/旅读

Rojak©陈育升/旅读

 

 

鸭杂

 

粿杂本身是一碗清汤粄条,往往额外叫上一碟滷蛋、猪肠、豆腐、豆卜在内的滷味,合而称之Kway Chap。特选鸭肉各部位及内脏而成的则称鸭杂。

 

鸭杂©陈育升/旅读

鸭杂©陈育升/旅读

 

 

Curry Puff

 

咖哩角(或者直接音译咖哩卜)是大人小孩午前午后都能轻松享用的小点。由于多是素食,不至于饱食终日,又能垫垫肚子,格外受到大家欢迎。

 

Curry Puff©陈育升/旅读

 Curry Puff©陈育升/旅读

 

 

滷面

 

滷面类似面条版本的烩饭,先以鲜虾熬制汤底,勾芡而成浓稠滷汁,浇在烫熟了的黄面上头,加上若干配料如滷蛋、滷肉、叉烧、炸鱼,即大功告成。

 

滷面©陈育升/旅读

滷面©陈育升/旅读

 

 

咖哩面

 

叻沙在古代梵文有数量庞大之意,藉此比喻不同香料的纵横交错。槟城大多流行酸香呛辣的亚参叻沙,而将新加坡一带加入椰浆的版本称为咖哩面。

 

咖哩面©陈育升/旅读

咖哩面©陈育升/旅读

 

 

娘惹糕

 

包括华人马来娘惹印度,几乎都可以找到以Kueh为名的美食,闽语发音的粿跨越肤色藩篱,成为四大种族共通语言,比如娘惹糕马来语就叫Nyonya Kuih

 

娘惹糕©陈育升/旅读

娘惹糕©陈育升/旅读

 

 

Cendol

 

华语译成「煎蕊」的Cendol单看名字还以为是热食,殊不知是不折不扣的冰品。其中绿色粉条是以加了班兰的糯米粉制成,佐波罗蜜或红豆沙,最是消暑!

 

Cendol©陈育升/旅读

Cendol©陈育升/旅读

 

 

鲜鱼

 

鲜鱼里头其实根本没有鲜鱼,只有沙葛、青瓜、豆芽、炸豆干、炸虾饼、炸虾枣及海蜇皮,淋上红番薯泥,是一种印度式的热沙拉。某些在华人社区里经营的鲜鱼店,则会额外添加鱿鱼,比较符合「鲜鱼」的大名。

 

鲜鱼©陈育升/旅读

鲜鱼©陈育升/旅读

 

 

咖椰吐司

 

不让台湾名产美而美专美于前,星马早餐同样不遑多让。一杯Kopi、一粒半熟鸡蛋、一份咖椰吐司的组合最是提神醒脑,回国前记得买罐咖椰酱当伴手礼!

 

咖椰吐司©陈育升/旅读

咖椰吐司©陈育升/旅读

 

 

鱼头米粉

 

马来鱼汤不同于台南鱼汤,另加淡奶使得汤头鲜郁浓稠,但一口喝下又格外爽快。名店乡下鱼头米粉,有白色的鱼头汤和红色的冬阴功可供选择。

 

鱼头米粉©陈育升/旅读

鱼头米粉©陈育升/旅读

 

 

炒粿条

 

印度人的镬气要看马来炒面,福建帮的镬气就要看炒粿条了。暹罗路木炭炒粿条尤其是排队名店,只见老板一碗一碗地翻炒,绝对不会一口气炒好几人份再行分装,就知道料理用心了。

 

炒粿条©陈育升/旅读

炒粿条©陈育升/旅读

 

 

****************************************

 

更多内容请详旅读《槟城,榴梿忘返》

 

20238月号 第138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