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饮食关键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饮食与武侠

【作者】
文_焦桐 图_焦桐、旅读、CTPphoto、图虫创意
2023年6月号 第136期
2023.06.06

(首图)浙江杭州的「叫化童子鸡」。叫化鸡在民国武侠小说中,堪称丐侠和丐帮的身分标志。©马耀俊/CTPphoto

武侠世界不能无酒无剑,昔时燕赵之地盛产侠客,风行慷慨悲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重然诺,轻生死,乃历代侠客的行为圭臬。

 

刚考上大学那个暑假,我在赁居的山谷看武侠小说,几至废寝忘食的地步,短暂的睡梦中自己竟变成身怀绝技的侠士。武侠,是中国文学独特的主题,独特的文化基因,武侠小说源远流长,先秦即已出现侠客故事,乃中国重要的通俗文学;唐代传奇更繁荣了武侠文学。


金庸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射雕英雄宴」©麦翔云/旅读

武林以武功为尚,武功高低直接决定了江湖地位。在武侠世界,练成绝世神功者,几乎皆隐居于深山中。明代王世贞辑录的《剑侠传》中的〈聂隐娘〉,源于唐代裴铏的《传奇》;后世称唐代小说为传奇,便是从他的书命名,堪称传奇文学的鼻祖。聂隐娘十岁时被一尼姑掳到山洞里,授以武功,不吃东西,训练五年后成为厉害的杀手。虽然胡适颇鄙夷《儿女英雄传》,说它的内容浅薄,思想迂腐;长处在于言语的生动,漂亮,俏皮,诙谐又风趣。不过这本书的第三回到第十回写得不错,第六回写十三妹在能仁寺:「片刻之间,弹打了一个当家的和尚,一个三儿:刀劈了一个瘦和尚,一个秃和尚;打倒了五个作工的僧人,结果了一个虎面行者:一共整十个人。她这才抬头望著那一轮冷森森的月儿,长啸了一声,说:『这才杀得爽快!』」这段叙述相当流畅,节奏快,武功和修辞策略,引人产生筋肉运动感,令人血脉贲张。武侠文本不外乎江湖打杀、帮派斗争、复仇、抢宝、伏魔、武术等等这些母题。我将武侠和神鬼文本粗归为通俗剧(melodrama),强调情节的曲折,不重视角色塑造,角色多为面具型模式。

 

无酒不欢非侠客

武侠世界不能无酒无剑,昔时燕赵之地盛产侠客,风行慷慨悲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重然诺,轻生死,乃历代侠客的行为圭臬。唐代游侠之风盛行,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慙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诗中所提朱亥、侯嬴都是战国时信陵君门客。李白文、武不殊途,这首诗表露了他喜剑术、尚任侠的人格美学。诗末的《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金庸挪用书名为至高无上的武功心法。

可惜当代的武侠文本并未继承李白这样的文化基因,反而多受动漫影响。

©麦翔云/旅读

©麦翔云/旅读

在武侠世界,作为一名侠客,除了武功,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配备──酒。《史记.游侠列传》写郭解,刻意强调他不饮酒,可见一般侠客是无酒不欢的。侠客如果缺乏酒,是多么寂寞。《汉书.游侠传》记载陈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陈遵喝酒相当霸道,是属于那种掐住别人喉咙灌酒的家伙,不但自己喜欢热闹,也强迫别人要喝得醉醺醺的。

 

不顾后果,只顾义气

历史上自命为侠士或被视为侠客,似乎都不免沾染纵酒习气。侠客的性格,一部分来自于天性,他们通常个性爽朗、刚直,血型可能以O型居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环境的习染,包括交游、教育、际遇。交游,指的是交往的对象(圈子,group)。侠客以武林(外在社会)为生命的舞台,因此侠客非常重视朋友,朋友间的「义气」是行事准则,是超道德、超理性的,所以常常鲁莽冲动,往往凭一时血气之勇而不顾后果、影响,表现于外的便是粗豪、率真的作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金庸《天龙八部》里的乔峰在聚庄一战之前,先用酒跟从前的朋友绝交,从此离开那个圈子:乔峰藉酒断交,连干数十碗,「多一分酒意,增一分精神气力,连日来多遭冤屈,郁闷难伸,这时将一切都抛开了,索性尽情一醉,大斗一场」。酒精麻木了理智,鼓荡起心中的不平之气,就在酣畅淋漓中,他杀红了眼,出手如狂,窜流在腥红血液中的悲凉、愤慨,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侠客多嗜酒,却不解酒,像祖千秋这样的人极罕见;他们喝酒但求一醉,从未见描述酒的滋味,黄汤下肚,仅撂下「好酒!」两字,再重重将酒坛掼在桌上;且灌进嘴里的酒有一半从嘴边流出,非常讨债。尤有甚者,在酒中滴入彼此的血液,歃盟结义,慷慨激昂,深化了披肝沥胆的意志。

©麦翔云/旅读

©麦翔云/旅读

 

是武侠作家,也是顶级厨师

相对于其他武侠作家,金庸较多著墨于食物,如黄蓉为了央求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给靖哥哥,常烹调美食诱引洪七公。有一次她用家传「兰花拂穴手」做豆腐贿赂七公:「以十指灵巧轻柔、运动若有似无之功,将嫩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圆球,镶入剖开的火腿之中,然后扎著火腿入锅再蒸,直至火腿之鲜味皆己入透于豆腐之中。待呈上桌后,火腿弃之不用,只取其间圆若明月之豆腐享用。

最出名的当属叫化鸡,黄蓉「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叫化鸡是视觉、嗅觉、味觉和故事的结合,带著仪式性、趣味性、传奇性,和节庆氛围;我们还未闻其味,已先领略到戏剧性和欢乐。

©麦翔云/旅读

©麦翔云/旅读

民国武侠小说中的叫化鸡堪称丐侠和丐帮的一个身分标识,还珠楼主通过厨艺、美食,将传统饮食文化插叙到武侠小说,营构出「狂欢节」般的喜庆氛围。《边塞英雄谱》第三回描写到江南饮食文化特色,其中「花子鸡」叙述:「田振汉又端了盘菜进房,另手还拿著一个空盘,远看真似一只绑扎好的活鸡,外敷一层黄泥,仅露头脚,等到近前,才放在桌上,先用两手提著鸡脚一摇一抖,整个鸡毛全都脱落,现出一只细皮嫩肉、油浸晶黄的肥鸡来。

北京无名居的「叫化鸡」。该道料理曾出现于金庸所撰的《射雕英雄传》中,为黄蓉拿手料理。©许兴中/旅读

北京无名居的「叫化鸡」。该道料理曾出现于金庸所撰的《射雕英雄传》中,为黄蓉拿手料理。©许兴中/旅读

 

「以毒攻毒」食疗法

有些武侠世界的食物吃了能增进功力,尤其是金庸笔下的蛇胆、蛇血。《射雕英雄传》里的梁子翁以丹砂、参茸等药物喂养一条奇毒的大蝮蛇,体色由灰黑转为赤红,据说此时蛇血可以大补,增进功力。中国人吃蛇,最早的食蛇记录见于《淮南子》,《述异记》载:「汉元和元年,大雨,一青龙堕于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到了唐代,吃蛇之风已经普遍,也开始流行取蛇胆。《神雕侠侣》写杨过被郭芙砍断手臂后,得到一只大雕帮助,吃了数十枚蛇胆,平复了断臂之痛,从此功力大增,练就神功。又,《侠客行》里雪山派掌门白自在,服食了雪山上异蛇的蛇胆蛇血,内力大增,抵得常人五六十年修炼之功。然则武侠世界的食物常被人下毒,行走江湖,饮食堪忧。所幸他们有特殊的食疗手段,咸信「以毒攻毒」。或者济之以传说中的仙丹神草,诸如千年灵芝,天山雪莲。

许多武侠小说中,服用蛇羹对于身体有奇效。©图虫创意

许多武侠小说中,服用蛇羹对于身体有奇效。©图虫创意

《聊斋志异.画皮》描写那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王生终被厉鬼裂腹、掏心而死,其妻听信收妖道士之言,寻找一疯狂乞丐,跪求他,任他羞辱击打,并勉强吃下疯丐吐出的痰才救回老公。

《西游记》里的饮食也颇为怪异,如不论男女老少,喝了就怀孕的子母河水;还有喝了就会堕胎的「落胎泉」。取经路上的斋食大抵平淡无奇,烹调方式简单,往往以醃渍、清蒸处理普通的食材,而主食通常是白米和白面;至于饮料辄为清水、茶;酒则是素酒。

人们的怨气、世间的不公不义,都通过刀剑这类冷兵器得到宣泄。人世间本就不乏背叛、贪婪、狡猾,武侠世界尤其突显善恶不辨、道德不修的社会。

 

****************************************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于高雄市,「二鱼文化」公司、《饮食》杂志创办人,曾为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退休后专事写作。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暴食江湖》、《滇味到龙冈》、《味道福尔摩莎》、《蔬果岁时记》、《为小情人做早餐》及诗集、论述等等卅余种;编有年度饮食文选、年度诗选、年度小说选、年度散文选及各种主题文选五十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