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在赤道国度,享亚热带温度
2022年12月号 第130期
2022.12.27
不但净中求净,新加坡还要绿中求绿。即使是最不可能拥有绿地的摩登高楼,也有办法使它自行光合作用。有了新加坡的案例,从此「夹缝中求生存」可能不再是贬义。在夹缝中,其实也可以求生活。
面对全球暖化问题,滨海湾花园身教重于言教,除了罗列各种数据佐证气候异常警讯,一座占地五十四公顷的南花园,更不只植物科普基地这么简单。
步入花穹,阵阵凉意袭来,只觉浑身浸润。室内温度始终维持廿四度上下,与室外终年酷暑的天气大相迳庭。有趣的是,花穹室温并非人为空调结果,而是藉由大量植物吸取热能、蒸发水分作用而来,丝毫不耗电力,宛如雨林。
©RF123
难以想像,如今蔚为新加坡旅游标签的滨海湾花园,不过廿年以前,仍是汪洋一片。作为世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度之一,填海造陆似是解决市民生活品质的唯一出路,然而新加坡填海却不造屋、而造绿,将此超过一百公顷的新生地,悉数用作打造世界最大室内花园。而在此之前,新加坡早有四个面积总计超过四分之一国土的保护区,另有三百多座公园,包括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新加坡植物园」。然而,新加坡对于绿地的欲望从不因此满足。
早在立国之初,政府随即订定「花园城市」建设方针,无论国家如何发展,都将保有一定比例绿地(目前绿化覆盖率已经超过五成),乃至市区那些难以开辟公设空间的建筑,也得利用「垂直绿化」的方式达到法令要求。
新区如此,旧区又何尝不是?即使走在四季如夏的新加坡街头,也因为透过法律规章限定植物覆盖比率,于是丝毫不觉酷热,非得直到此时此刻,人类才会惊觉绿化的重要性─原来数百、数千年人类文明发展以前,生活可以如此单纯良善,而自然可以如此自然而然。
©麦翔云/ 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