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天上飞的:曼谷│澳门│台中│重庆
提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先是英国的underground,再是法国的metro ;先是香港的地铁,再是台北的捷运。从前者到后者,个中缘由在于,它不单单只行驶于地底,更多时候可能是「天上铁」。天上铁的出现,缩减了过往建造地下铁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然而,它却有一个不得不的前提:空间成本。──只有腹地广大的郊区,容许天上铁的出现。
几乎开启新一代台湾影迷眼界,洗刷「泰国电影都是鬼」刻板印象的小清新制作《下一站说爱你》,原文片名索性就叫「搭乘空铁来看你」,是为纪念曼谷空铁开通十年拍摄,甚至主角之一的工作就是列车维修员。这系一个关于白天上班的粉领族与深夜上班的工程师,如同太阳与月亮一般短暂交会、又数度错过的浪漫喜剧,却呈现「业配」的无限可能。
亚洲堵城,捷运来救急!
曼谷捷运粗分两个系统,一是地铁MRT,一是空铁BTS。顾名思义,后者行驶高架路段。相较其余交通工具,诸如巴士、快船、计程汽车、计程机车、嘟嘟车,曼谷市内双铁票价并不廉宜。然而毕竟明码实价、有凭有据(尤其后三者可随司机漫天喊价),之于观光而言相对友善,同时可以避开著名的「堵城」车潮,尖峰时刻不可不谓运输绿洲。
选择建造空铁,其实正与堵城性质相关。读者诸君,你还记得北捷施工之初的黑暗期吗?无处不在围栏挖地,原先道路几乎缩得只剩一半大小,人车难行。如此造桥修路的阵痛倘若放在已经够塞了的曼谷,则难以想像当时生活面貌。而高架捷运的优点正在缩减成本,无论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在在比起地下线路来得简便得多,这也是同受交通困扰多年的澳门,何以选择高架空铁的原因之一。
名为轻轨其实不是轻轨
曾被讥为「宇宙最贵」的澳门轻轨,其实不是轻轨,而是类似北捷文湖线的中运量高架胶轮捷运。其兴建起因需追溯至二〇〇二年。当时政府提出建设全新公共运输系统,藉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塞车问题,随后透过香港地铁公司顾问研究,历经多番修订,终在二〇〇七年提出《轨道捷运系统优化方案》,计划隔年开始施工,争取二〇一一年澳门和氹仔段同时通车。
可惜好事多磨,投标公司的上诉诉讼以及对路线的争议,令工程延误再三。光是轻轨段在新口岸是否要走内街、避免在观音像前经过(因从外观看来,像是把观音像拦腰切割),凡此种种争议持续不知多少年!另有不少市民抱怨轻轨线只走观光区域,对本地市民毫无裨益等等,竟使工程进度延宕整整八年,直至二〇一九年底始迎来首条线路,其间夹杂著多少澳门人的期望与落空,外人难以想像。
十一个车站十四颗米其林
尽管澳门轻轨看来暂时无法解决居民「行路难」的苦况,对于旅客还是带来不少便捷。氹仔段总共十一个站,覆盖金光大道绝大多数赌场和酒店,同时连接氹仔客运码头、机场和莲花口岸,可说把澳门海陆空交通枢纽一次贯通。此外,连接至妈阁的跨海一段,预计将于明年通车,未来更有可能延伸至关闸与珠海城轨接轨,足以令人对于未来的澳门交通多了几分想像。
台湾第二都,台中第一线
天上飞的捷运尽管缩减成本,却有一项先天限制,比起地下,它需要更多空间。比诸台北市区建筑已见饱和,自然没有多余土地得以容纳高架轨道,乃至立体车站。而路面开阔的台中,则有充分余裕将首条「北屯─高铁台中站」捷运路线建在天上。这系截至目前为止,台湾最新的一条轨道交通,正式投入营运不过一年有余,另有蓝线处在规划阶段,整体蓝图预计延伸至邻近的彰化、南投。
单就人口而言,跃居岛内第二大都的台中确有兴建捷运必要,然而捷运之建与不建,亦非只关乎城市规模,同时牵扯公共交通使用习惯。而车站选点同时碍于土地私有、征收不易。台中捷运通车周年,随即强碰疫情干扰,台湾大道塞车情况依旧,汽车拥有率高居全台之冠的台中市民,仍旧无法轻易放弃自驾出行,致使九张犁站日均进出乘客比起社区电梯人数还低!
重庆捷运往往让人分不清是地铁还是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