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读早安】上海文学馆动工 百年街坊重现生机

【作者】
文_林屏汝/旅读 图_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今潮8弄官方微博
2022.09.15

上海文学馆兴建计画正式动工,百年历史的名流集散地重见天日,循著鲁迅、施蛰存、丁玲等作家足迹,一窥沪上文学的万种风情。

 

 

 

上月(2022年8月),上海文学馆建设工程在虹口区开工,新建文学馆馆区预计于2024年落成。上海文学馆不仅是城市区域建设一环,更唤醒世界级城市在文学史上的荣光,以拥有百年历史文化街区为基地,复兴上海文学的前世辉煌,更推动当代城市文学成长茁壮。

 

 

位于虹口的上海文学馆园区邻近外滩与陆家嘴,建筑面积共1.4万平方公尺,相当于0.7座北美馆大小,其中包含扆虹园等三栋旧建筑与一栋新建展馆。扆虹园原是粤籍商人赵岐峰的私家花园,精致典雅的建筑融合中西方风格,是为当时名流文士宴客聚会之处,孙中山也曾三次在此地举行宴会。

 

落址于四川北路、武进路的上海文学馆馆区为上海百年前文化重镇,曾有施蛰存、戴望舒等人创办的水沫书店作家云集,可视为上海现代文学之摇篮;公益坊则曾聚集著闽粤地区有志青年,出版大量社会科学著作的南强书局旧址便在此处;扆虹园则为当时名流聚会、青年「文明结婚」之所,如今将成为文学馆区中主要修复建筑之一。选定此处作为文学馆基地,工程以保存修缮古建筑为重点,让建筑与空间本体娓娓道来城市记忆与风华。

 

 

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于京沪二地风起云涌,随著北京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上海租界成为这场文艺复兴的庇荫之地。此地人文荟萃成为文学创作沃土,胡适、鲁迅、茅盾、郭沫若、施蛰存、戴望舒等作家无不受到上海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左联于此诞生,于战时有孤岛文学坚守,杂志、文学刊物纷纷由此出版,丰富文史资源足以使上海成为一文学之城。

 

相较于1985年成立于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馆更加强化历史、地方与文学之间的连结。昔日十里洋场历史脉络以及作为战争时期文学蓬勃发展的净土,上海独有的江南文学、海派文化成为上海文学馆保存与发挥的特点。除了整理上海文学史上重要人物与作品,积极活络城市文学,结合旅游、影视、文创等多元面向提升大众对文学接触,则是上海文学馆在城市发展上的重要意义。

 

紧邻文学馆园区,「今潮8弄」也于去年底整修完工重新亮相,保留过去闽粤居民所居的「广东弄堂」以及历史悠久的豪宅「颖川寄庐」。随著文学馆工程展开,虹口一带古建筑群被赋予新生,封存于老旧街巷中的文学足迹再现,为城市的文化脉动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