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登陆原生态岛屿:探秘乌托邦

【作者】
文_ 黄彦绫、Doris、张婷/ 旅读 图_ 123RF、视觉中国
2022年5月号 第123期
2022.05.03

「我们正在沉没,其他人也是。」二〇二一年十月,吐瓦鲁外交部长柯飞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以一段影片发表演说。片中仅见镜头由中景逐渐拉远至整个画面,揭露身著西装、对著萤幕侃侃而谈的柯飞膝盖以下早已浸在海中,直指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危机已然到来,所有地球人应正视其带来的影响。

 

 

倾倒的摩艾揭生态危机

 

三百年(西元一七二二年)前的四月五日,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探险家雅可布‧ 罗赫芬率领舰队行经南太平洋,途中登陆一座海岛,发现岛上居民外貌装束奇特、四处耸立著巨大石像。因为当日为西方世界的重要节日「复活节」,他将该岛命名为「复活节岛」。至此,这座离大陆最遥远之一的岛屿逐渐划入近代世界的版图。

 

无论地理大发现时代,抑或今日,岛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近千尊重达几十吨、高达数公尺的「摩艾像」。这些由火山岩形塑而成的雄伟石像,在岛屿荒凉地貌的衬托下,更加彰显其神秘性。

 

然而,今日几无树木、土壤贫瘠的复活节岛,根据岛上池塘与沼泽地沉积层钻孔取样分析,却显示该岛过去拥有乔木、灌木、蕨类及草本等植物所组成的亚热带阔叶林⋯⋯只不过,大约在西元八百年,随著岛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岛民为了从事农业、建造船只、搬运摩艾像,开始大量砍伐树木,致使环境破坏导致资源匮乏。气候变迁加剧下,岛内开始出现饥荒、战争,岛上社会因而逐步崩解。

 

哥伦布掀起蝴蝶效应?!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诚如《易经‧ 系辞上》所述,世间万物皆包含在浩瀚宇宙中,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当人类过度开发,打破其中平衡,地球便以森林大火、水源枯竭、空气污染、沙漠扩大等生态危机反扑;这般恶性循环之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因著海平面上升而沉没的岛屿。随著岛屿沉没,覆灭的不仅是岛国居民的家园,更使许多珍稀物种的宝库消失。而地球任一端、任一节的生态链若受到了影响,蝴蝶效应之下,后果也非我们能设想。

 

早在航海时代,岛屿生态即吸引学者探究。岛上生物由于生长在相对隔绝的环境,因此演化进程往往与生活在大陆生物有较大差异,保有许多独特的特征。但是,随著科技进步、交通便捷,岛屿持续受到人类开发与外来种侵入,其特有种与环境逐渐消失或改变,全球生态系统慢慢走向单一化。

 

一九七二年,美国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首先提出「哥伦布大交换」的概念。他表示,航行至美洲大陆的哥伦布,不仅改变当时的海权版图,更引发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从农作到病菌,这些改变世界的因子悄悄藏在甲板的缝隙中,随著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在全球各地传播及融合。

 

东加王国©视觉中国

 

航向乌托邦,向自然取经

 

时至今日,全球不分地域正无可避免地走向生态系统的均质化。但仍有一些与陆地相隔甚远的海岛,凭藉孤绝的地理位置,以及致力维护当地原始生态的政府、保育团体及永续旅宿业者等,尽可能保有岛屿的初始面貌。

 

不仅作为自然界的「伊甸园」,海岛在众多文本中亦象征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乡」,比如英国作家汤玛斯‧ 摩尔的《乌托邦》、阿道斯‧赫胥黎的《岛》。当水手航向远方,处于航程尽头的岛屿总是充斥著人们的理想与向往。

 

出发前往被粼粼波光所环绕的小岛,跃入海中与鲸豚共乐,登岛入林找寻绽放美羽的飞鸟。前进一座海岛,或许不只是一段有著目的地的航程,更是一趟自带幻想及探索之乐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