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一品酱方席上:割正而食

【作者】 干馨萱
文_ 朱振藩 图_视觉中国、甘炤文、白宜平/旅读
2022年4月号 第122期
2022.04.22

《论语》中尝言:「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若将孔老夫子的这席话挪用至「一品酱方」上,题旨虽不中,倒也别具想像的意趣──而无论是本格的酱汁肉、红煨肉,抑或改良的冰糖肉、腐乳肉,俱为席上佳珍,值得四方饕客提箸细品!

 

 

割肉须方,红煨有道

 

其实,传统的「酱方」,类似清人童岳荐《调鼎集》所载的「红煨肉」,在制作上,强调「紧火粥,慢火肉」,亦即所谓的「火候足时他自美,待他自熟莫催他」。

 

制作此一「红煨肉」,不拘一格,手法多端,因人而异,是以「或用甜酱可,酱油亦可,或竟不用酱油、甜酱」,结果只是用盐,每斤肉用三钱。同时用酒煨肉,须熬干其水气。且不管以甜酱、酱油、盐烧制,皆须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还须注意的是,早起锅必色黄,时机刚好则红;迟起锅者「红色变深紫,而精肉转硬」,真个是过犹不及。另,绝不可多掀盖,否则会走油,致「味都在油中矣」。至于怎样才算合格?其妙处在「割肉须方,以烂到不见锋棱,入口而化」。「石家饭店」的「酱方」,固已得其三昧,而我吃过好几次的,像位于台北市信义路上的「满顺楼」以及衡阳路上「上海极品轩餐厅」的「㸆四方」,亦达此一水平,纵百吃而不厌。

 

两家均先将大块五花肉切成长方形,接著煨透酥烂,去油存菁,再撒以青葱丝,浇上独特酱汁,不仅颜色光鲜、口感滑腴,而且不肥不腻,似乎入口即化。早年多取其汁拌饭,再徐徐送进口中,香馨适口。后来改用荷叶夹(割包、刈包)夹食之,亦甚得味。「极品轩」除用荷叶夹品尝外,亦和独门菜饭共享,饭有锅巴而酥香,肉则温润且泛光,两者相辅相成,凸显对比之美。

 

©甘炤文

 

从苏造肉到台造(冰糖)肉

 

江苏另有两款类似「酱方」的好肉,而今在台湾,亦有顶级珍味,其一为「苏造肉」引伸而成的「冰糖肉」;其二为原创自上海的「腐乳肉」。

 

说起「苏造肉」,想当然耳,它原本是苏州所创制者,清代饮食钜著《调鼎集》谓:「取精肥得中(各居其半)肉十斤,温水洗净切方块,煮五分熟,下葱、小茴、酒一斤、糖色大半杯,盐水量下,仍将浮油撇起,入洋糖少许。」此烧法传入北京后,据《燕都小食品杂咏》的记载,「苏造肉」为「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自注:「『苏造肉』者,以长条之肥猪肉、酱汁燉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知名历史小说家高阳亦指出:「此即苏州陆稿荐的酱肉,故称『苏造肉』。」

 

当下「陆稿荐」的「酱汁肉」,逯耀东在《肚大能容》中写道:「选上等五花肉入锅煮一小时,加红曲米、绍酒、绵糖,改中火焖烧,起锅后,原汁留在汤中,再加糖,以小火煨成糊状,浇于肉上,色泛桃红,晶莹可喜。」之前台北市「四五六上海菜馆」的「焖肉」即本此法,滑腴甘润,一咽即顺食道溜下,搭配其特制的菜饭共享,好到无以复加。

 

新北市永和区的「三分俗气」,其家传的「冰糖肉」,具「苏造肉」特点,更为精致讨喜,汤汁香浓醇美,入口软糯立化,以荷叶夹加香菜,夹而食之,不愧肉中极品。

 

©白宜平/ 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