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上元之夜梦红楼,月亮还是灯亮?

【作者】 白宇
文_ 朱嘉雯、邝介文、张芸/ 旅读 图_清 孙温、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2022年2月号 第120期
2022.02.14

中国人每逢年节,家家张灯结彩,尤其正月十五俗称灯节,花灯成为夜宴的焦点,在《红楼梦》里也曾被作者著重书写。当时贾府的花厅两边大梁上挂著两排各三层玻璃彩穗灯,而每一个席位前也都竖立一座倒垂的荷叶柄,柄上插著华丽的蜡烛。说起这荷叶,其实是很美丽的珐瑯工艺灯!上头有活信,可以灵活调整角度,将灯光逼向戏台,让席位上的观众看戏时,看得更真切⋯⋯

 

 

一盏元宵灯,百工斯为备

 

清朝初年,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婿住在苏州拙政园,他当时也用了许多价值不斐的玻璃大挂灯。此外,在大内两殿与东、西二宫的世勋贵戚、文武百僚们, 对于贵重、华美、手工精制的琉璃水晶灯也趋之若鹜。这些五色玻璃所组成的大吊灯,以外国进口的材质,配上苏州、杭州的丝绸锦绣,以及闽粤一带能工巧匠的手艺,将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绘饰于灯上,以至每一架水晶灯价值百两纹银以上,相当于一百石白米的价格!

 

贾府同样不遑多让。小说文本共有两次描写元宵的场面,只见每一扇窗櫺门户上都挂了彩穗宫灯,沿著游廊内外,有羊角灯、玻璃灯、戳纱灯和丝质灯。灯罩上或刺绣、或绘画,将这座豪门贵戚的门庭照耀得一派富丽堂皇!当时在花厅大梁上,最奢华的大吊灯,经常是缀满珍珠和玻璃的。以当时玻璃原料与技术之珍贵,贾家气势可想而知。

 

©视觉中国

 

丰登不封灯!元宵前后生死疲劳

 

灯节的辉煌,折射出一幅太平富贵、风流盛世的梦幻景象。因为「灯」与「登」谐音,是故兰陵笑笑生藉由繁华如梦的灯海,以及许许多多民间故事的造型灯,引出一句总结:「也应丰登快活年。」这句话其实也引自《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宋江赏灯的结语:「尽贺丰登大有年!」这两部小说在丰登庆喜之后,主角人物即将祸事临头;所谓「快活年」与「大有年」的假象背后,实则隐藏了多少深不见底的社会动荡因子与人性黑暗!

 

光明背后总是伴随阴影,《红楼梦》里的元宵何尝不是?

 

第十三回秦可卿的丧礼有多么铺张,第十七回贾元春的省亲便有多么华贵,曹雪芹透过宁荣二府这一死一生两件大事,突显生存荒凉,一如跛足道人那首〈好了歌〉──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其中,元春所以名为元春,因为正逢正月初一出生,选在元宵这个年节之末归宁,恐怕带有弦外之音。

 

年节之末,富贵之极

 

元春在小说里登场的次数固然不多,却隐隐约约像是贾府隐喻。先前皇上基于她的缘故,对贾家多所包容,然而元妃薨逝以后,抄家御令接踵而至,霎时忽喇喇似大厦倾,全书/全家气氛骤变。由此看来,「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与「皇恩重元妃省父母」(程乙本与庚辰本回目不同)一节,但见「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彷彿把街上那个元宵灯会都拉进家里来了!这不但是元妃荣耀最盛的时刻,也是贾家显赫最甚的时刻。

 

贾府长孙女于上元之日归宁,叙旧、游园、听戏等等细节自不必说,元宵的重点大戏却放在元妃回銮以后、第二十二回的「贾政悲谶语」。元宵不单放烟花,还要制灯谜,此时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与众人宫里宫外上演隔空猜谜。一片欢欣之中,曹雪芹却透过各人命题暗示故事收场。

 

上海豫园灯会©图虫创意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中国古典小说并不追求情节高潮迭起、扑朔迷离,《红楼梦》更是透过梦境、诗词、风筝、灯谜等等直接事先暴露结局(只是首次阅读当下,往往不明就里一头雾水,回过头来始恍然大悟,宛如人生)。灯谜是贾府联系感情的重要引线,元宵佳节,难得共聚一堂,平日恪守长幼尊卑、繁文缛节,此时灯谜大会却像是辟开了一个公平竞技的擂台,打破界线,共同取乐(当然也有碍于面子,故意被猜中或故意猜不中的)。

 

这场灯谜大会,比起真正的上元之日晚了一周,等于贾府足足过了超过二十天的大年,多么轰轰烈烈!等到隔年元宵已是第五十三回,同样「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花灯」,气氛却不同往昔。不但贾母歪在榻上,特地去请族中男女,不是家里没人、懒于热闹,就是疾病淹留、羞手羞脚。曹雪芹这么形容──当下人虽不全,在家庭小宴,也算热闹的──显然是反讽,过去是后妃大宴,如今是家庭小宴,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