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如果在明末,一个学人

【作者】
文_ Red Vera/ 旅读 图_视觉中国、CTPphoto
2021年11月号 第117期
2021.11.02

当旧日信仰面临崩解,学人的热情与精力该转向何方?《天工开物》记载了百技之功、百物之用,对照宋应星写就《天工开物》的过程,何尝不是无数晚明知识份子寻找自己此生之用的缩影……

 

 

西风东风,分径求知

 

「洋砲」者,多属当时在朝的政府官员,他们较有机会接触西洋传教士、向传教士学习西洋科技理念,而后将这些知识翻译出书,并推广于中国社会。比如和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基里得《几何原本》、又协助朝廷修改老旧历法的徐光启;以及将传教士带来的西洋机械与音乐书籍翻译成《奇器图说》、《西洋音诀》的王征等皆属此列(有趣的是,这批沐浴西风的学人也都受洗成为了天主教徒)。

 

亲历官场现形记

 

崇祯四年(西元一六三一年),宋氏兄弟第六次落榜,五十四岁的宋应升与四十五岁的宋应星放弃了科举致仕的念头,直接参加吏部对落第举人的诠选授职。宋应升于该年获得了正七品的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令一职;先行返乡照料母亲的宋应星在三年后则因县令之缺已满,仅分配到江西分宜县县学的「教谕」一职,负责县学学生的学习及考核,是无官阶的文员。

 

宋应星曾进入学风鼎盛的白鹿洞书院,拜大儒舒日敬为师,并结识陈弘绪等好友。©视觉中国

 

一生知识采集的大爆发

 

自崇祯七年起,在分宜县任教谕的四年,成了宋应星创作力大爆发的时期。

 

他出于对时局危机的焦虑,急切地将自己的所知化为文字,希望能有助于社会民生。崇祯九年,五十岁的宋应星刊行了谈论文字学与音韵学的《画音归正》、探讨时政的《野议》、包含政治与科技内容的杂文集《原耗》与诗集《思怜诗》四部著作;崇祯十年,他出版了可能以讲述自然现象为内容的《卮言十种》,以及今日举世闻名的《天工开物》。

 

凛冬将至,急迫面世

 

上述的作品,都是宋应星在贫困的环境中挑灯夜战、再经由友人资助而匆匆刊刻印行。《野议》的序文中就写明了因为政治情势紧迫,无暇润饰写作笔法,也来不及为政论附加相关研究便直接印行的情况;《天工开物》也有刻误未及修改、分类未臻理想的仓促痕迹。

 

凭知识力流传天下

 

宋应星与知交友人俱为坚定的明朝遗民,拒不仕清;他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抗清思想,也让《天工开物》与其他著作成了清朝的禁书,干隆皇帝修订的《四库全书》,便将《天工开物》排除在外。

 

然而官方查禁、民间就真的奉行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崇祯年间,福建书商杨素卿得到了涂绍煃助刻的首版《天工开物》,认定此书将大有市场;他在清初重新刻印此书,将刊头作者名模糊地称为「宋先生」,再将书中「崇祯」、「国朝」等字样删去,便将之行销天下。

 

官员带头的盗版传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大量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如丝织、陶瓷业的机具图像与文字说明等,编辑者巧妙地将《天工开物》中使用的「北夷」、「北虏」等用语改为中性的「北边」,然后便大大方方收录书中资讯。

 

到了干隆时期,干隆皇帝也同样命令翰林院编修一套汇整所有农业技术的农业百科《钦定授时通考》,此书于「谷种」、「功作」等分类项下同样整段摘录了《天工开物》的〈乃粒〉、〈乃服〉、〈粹精〉之记载,堪称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进行的官方盗版传奇。

 

《天工开物》集结了宋应星对社会民生产业的观察。©贾林/CTPphoto

 

那个江西教员的身影

 

俗话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工开物》成书之后便陆续透过「唐船」销往日本长崎,在日本引起广泛的重视。书中记载的各种金属冶炼与制糖过程皆为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不但获政府允许出版和刻本,更实际地影响了日本的农工产业发展,江户时代的各种产业专书如《新撰纸谱》、《砂糖制作记》、《鼓铜图录》⋯⋯都引用了《天工开物》的资讯,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日本学界,还兴起了「开物之学」。

 

这些资讯不仅被达尔文参考,连文学巨匠巴尔札克的小说《幻灭》也让主人翁直言,中国纸品质大胜法国纸,主角曾看过一部专讲造纸技术的中国书,附带详细的图说,连纸坊里堆著大批竹竿都画得清清楚楚。而这连串知识伟业的源头,江西分宜县县学的小教员宋应星,永远不可能知道他以布衣之身坚持的沉默努力,最后成了煽动世界工业技术革新的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