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梁启超与台中:从小京都到莱园
台中,一如其名,台湾之中央,地理上位居岛屿西部中心。风和日丽,加上南来北往四通八达,宜居宜游。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选定今台中市中心(当时为彰化县范畴)建省城,至乙未割台时仍未完工;「台中」之称始于日治,几经改制,从台中县、台中厅到台中州,降及「台中州」时期,辖域还包括今天的彰化、南投。
一九〇〇年起,日本政府实施市区改正,台中始经建设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城市──以火车站为中心、按照京都的布局为蓝图,规划了棋盘式街道,就从今日称之为旧城的「中区」展开。
时至今日,散步在绿川、柳川之间,穿街走巷,不无「小京都」风情。
现代化初始的台中城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场百年前的邂逅,为其后台湾的命运埋下了启蒙的种子。
一九一一年流亡日本的清末文人梁启超,应雾峰林家族长林献堂之邀访台,从基隆上岸,搭火车进台北城,林献堂一路相陪,接连几日,白天紧凑参访清领时期遗留和日治时期新开之公共建设,晚上至北投温泉乡,也到大稻埕旗亭接受台湾仕绅款待。之后则搭纵贯线南下,与中部诗社「栎社」众文友相见欢,并假台中公园旁雾峰林家的私人庭园「瑞轩」晚宴;次日拜访东大墩(今中区)首富吴鸾旗的公馆──吴鸾旗为雾峰林家女婿,也是协助刘铭传建设省城的领衔人物。
梁启超〈台湾杂诗十七首之六〉有云:「荡荡台中府,当年第一州。桑麻随地有,城郭入天浮。江晚鱼龙寂,霜飞草木秋。斜阳残堞在,莫上大墩头。」前半段歌咏台中物产与建设,后半段则为刘铭传未竟的省城梦兴叹。「残堞」指台中省城遗迹大北门明远楼,梁来访时,已移至公园内的砲台山(大墩)旁保存,即今之望月亭,庭中有牌匾上书「曲奏迎神」,是今日台中公园里历史最悠久的纪念物。
©视觉中国
公园埋藏台中的身世,有一说「台中起源于大墩」,大墩即指台中公园里的砲台山。邻近的市街在清朝称大墩街,为台中市区的滥觞。梁启超留下足迹的台中公园,有一部分原为雾峰林家瑞轩的庭园,后由林家把地捐出来盖公园;至于同样有梁启超足迹的吴鸾旗公馆,今虽已不存,但巧合的是,吴氏公馆的「更楼」后来也迁移至公园里,紧邻北门遗迹。
梁启超见到的台中车站,是一层楼日式木造建筑,尚未改造成「后期文艺复兴风格」的辰野式建筑。林献堂的曾孙林承俊在梳理史料时,推测梁启超当时心境:「和他所想像的旧台湾省城,想必有著不小的落差。」(《旅途》第二章)梁所预期的光景,应该要和行程前一晚的大稻埕不相上下才是。毕竟当时日人的台中城区建设正在起步,今台中市最有名的第二市场,也是到了一九一七年才开设出来,时称「新富町市场」。
若沿此思路继续揣想,倘若「小京都」的街市风景尚属寻常,那么梁启超台湾行最精采的体验与感受,当是城区行程之后的莱园居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