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张爱玲与花莲:重访边城
一九六一年,远在美国的张爱玲难得开启了一趟「远东」之旅。这趟越洋的航程,目的一方面是替电懋影业公司编写《红楼梦》等电影剧本,另一方面,张爱玲似乎也有意藉地利之便顺游台湾,为自己构思多时的小说搜集资料,并寻求采访张学良(小说主角的原型人物)的可能。
受限于彼时的政治气氛,这桩「晤见少帅」的计画终究落空了;不过,由于张爱玲和驻台的美新处官员麦卡锡(Richard Marcarthy) 相当熟络,在后者的牵成下,她依旧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飨宴──当时,部分台大外文系师生秉持著对文艺的爱好,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群年轻的写手虽然初出茅庐,却积蕴著丰沛的创作能量,也多半研阅过张爱玲的作品;向来支持文艺的麦卡锡于是安排了餐厅,并邀请包括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在内的文青班底,共同为初来乍到的张爱玲接风洗尘。
时为外文系大二生的王祯和,同为当日晚宴的座上宾,他过去曾在《现代文学》上发表过〈鬼.北风.人〉,后更经专人译介,与其他作家的小说共同结集成《New Voices》一书。由于张爱玲曾经研阅过该书,对于王祯和在字里行间呈现的乡野场景和民俗风物很感兴趣;岂料这点兴趣竟如野火般愈烧愈烈,更成为她稍后转往花莲游览的机缘。
王祯和引领张爱玲游逛花莲最古老的城隍庙,除了对楹联感到兴味,张爱玲更言及庙里的白磁砖令她想起浴室。©曹希文/ 旅读
海上(莲)花开
根据小说家王祯和的回忆,餐叙的隔日,他们便在美新处的安排下,搭乘火车转苏花公路、一路风尘仆仆地前往花莲。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道主,王祯和一肩担起导览之责,他带领张爱玲穿街走巷、时而乘坐三轮车拜晤亲朋;彼时不过四十来岁的张爱玲身段削瘦,略施脂粉后尤显年轻,一些不察的乡亲甚至将她误认为王祯和新交的女友呢!这段期间,两人不仅参访了当地最古老的城隍庙,还一同欣赏了原住民族的歌舞表演;尤有甚者,王祯和的母亲听说张爱玲读过〈鬼.北风.人〉,便设法张罗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点心菜肴,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才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张爱玲十分好奇这里的「风俗产业」,于是在熟人的著意安排下,王桢和便陪同她前往酒家和「大观园」(甲级妓女户)一游。这些风尘中打滚的欢场女子眼见张爱玲穿扮得时髦约敛,复又得知她是从美国来的,不禁也产生了打探的兴味,于是「她看妓女,妓女坐在嫖客腿上看她,互相观察,各有所得,一片喜欢。」
是这样顺风顺水的行程,原本兴致高昂的张爱玲还打算续游其他地方,孰料天有不测风云,远在美国的夫君赖雅此时却因突发性中风病倒了;仓促之间,张爱玲只得打消原订的观光计画,准备动身回美张罗家务,而经此阔别,她这一生就再也没能「重返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