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亲子共读】三叹孟浩然:居是个性,寂寞才是病
孟浩然不是一个快乐的隐士。他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时期,其后历经唐中宗、睿宗的政权之争,朝政始终混乱,因此,除了出门游历,孟浩然长时间选择隐居于襄阳的鹿门山,直到三十九岁才进京赶考。
隐居时感叹大好时光易逝的〈春晓〉成为华人圈里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之一。而在另一首〈田园作〉里,他感叹自己的才华比得上汉朝的扬雄,但是却没有扬雄向皇帝献上文赋的机会:「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看来是有点不甘寂寞了。此时的他既想念在朝做官的朋友,也因为穷困而想当官,〈书怀贻京邑故人〉就显现出他这么别扭尴尬的情境,或许隐士真是他的主要性格,出仕只是理性上不甘埋没于山林?
一叹逆龙麟
既然孟浩然那么想向君王献上自己的〈甘泉赋〉,如果让他真的遇到唐玄宗,会发生什么事?据说有一天王维又邀孟浩然到宫中聚会,玄宗忽然驾到,孟浩然这个平民本来是不能入宫的,吓得赶紧躲到坐榻下。
王维坦白地跟玄宗报告,但玄宗一听不怒反喜,请他出来相见。
这不正是孟浩然梦寐以求的献赋良机?偏偏诗文集都没带在身边,只好即席创作,于是情急之下的孟浩然,念了那首最能表现他本性,但是却「毁了他一生」的著作〈岁暮归南山〉。
果然,玄宗听完怫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又没跟我求过官,竟说我弃你不用,这不是诬蔑我吗?因此就叫孟浩然可以回老家去了。
这个故事其实很难判断真假,〈岁暮归南山〉这首诗也有可能是回乡后才写的。不过如果孟浩然真有类似的经历,也还满合理的。我们都有对成功的渴望,但同时也有对成功的恐惧,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成功的大门前退缩。尤其是孟浩然多年以来,一直在隐居与出仕之间摆荡徘徊。
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上的鹿门寺©视觉中国
寂寞透心凉
虽然回到襄阳后的孟浩然口口声声想要隐居,但写的诗里又不断以京城生活来对比,何必呢?
〈夏日南亭怀辛大〉里透露出了孟浩然心里的最大秘密:除了求官之外,他一直以来的另一个痛苦来源是寂寞;还有「达则兼善天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这种儒家思想的箝制。因此,他也再写了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向当时位居丞相的张九龄求官(也有一说是更早之时向丞相张说求官),这首诗就一点隐士的矜持都没有了,过了一、两年的田园生活之后,四十六岁的老孟竟然决定再次赴京城求仕!或许他想最后再试一次,也算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吧?
二叹再怯场
孟浩然多年来一直苦于无人为他引荐,此时应该是他最好的机会了。韩朝宗跟孟浩然约好了一起去京城,并准备正式向唐玄宗推荐他。四十七岁才开始官场生涯,虽然晚了点,但总算可以一偿宿愿,也对得起老祖宗孟子了。
然而,不知道孟浩然是在成功的大门前再次怯场,还是他终于认清自己的隐士性格不适合当官?总之,到了约定出发的那一天,孟浩然竟然跟朋友相约饮酒!朋友一边喝酒一边提醒,但是他回答:「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我已经喝到兴头上了,及时行乐啦,其他事就别管了。被放鸽子的韩朝宗虽然大怒,但也不能押著孟浩然上路,只好自行回京。
©谢光辉/CTPphoto
三叹友第一
又过两、三年,张九龄罢相贬至荆州,他已经与孟浩然诗文结交多年,因此便招纳四十九岁的老孟入他的幕府任职。对此孟浩然也心怀感激,写了〈荆门上张丞相〉:「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不过,孟浩然何以辞去韩朝宗的邀约,却答应入张九龄的幕府呢?或许官位对他来说已不再重要,入幕府工作也不是正式官职,应该就是感谢知己的赏识吧。他从年轻时就时常感叹「乡曲无知己」,如今有一位懂得赏识人才的人到自己故乡任职,而且还记得襄阳有他这号人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的。虽然他偶尔也会抱怨「返耕意未遂,日夕登城隅。谁道山林近,坐为符竹拘」(〈和宋大使北楼新亭〉)「符竹」指公务,大意是每天登上城墙遥望田园,都想回家耕种,无奈山林虽近,却是公务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