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是药,是财,是骄傲:万里茶香源起处〈名茶发源地─武夷茶区〉

【作者】
文_柯炳钟/中国旅游、白宜平、张芸/旅读中国 图_ CTPphoto
2021年2月号 第108期
2021.02.08

中国的产茶区遍布长江以南,精明的山西茶叶商人在中俄茶路渐具规模后,除了在福建武夷山采购外,亦开始移师到湖南、湖北设厂加工,甚至远到陕西的汉中地区也出产供应西北和俄罗斯的西路茶。可以说,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晋商在长江以南的产茶区域遍地开花。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晋商所开辟出来的路线,探寻各处知名的茶源地。

 

 

自古茶叶即为武夷山主要经济作物,此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为中国众多名茶的发源地,方圆百公里就有好几种:九龙窠为中国岩茶之王「大红袍」的产地;桐木关「正山小种」乃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南边建瓯东峰村的矮脚乌龙则是台湾冻顶乌龙的始祖……

 

武夷山拥有环山群抱、岩石横陈的特殊丹霞地貌。©刘达友/CTPphoto

 

从炒青到岩韵,来去武夷山贩茶

 

据纪载,商周时期武夷茶就已随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唐代《送茶与焦刑部书》中记录著武夷茶的别名为「晚甘侯」;宋代时期,由于饮茶风气盛行,此时武夷茶也进入皇家,成为北苑贡茶之一;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大地,嗜茶成性的蒙古人当然不会忽略了历史悠久的武夷茶,同样也将武夷茶列为贡茶,元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甚至于武夷山四曲溪畔设立了「御茶园」,重视程度可见一班,由此加大了武夷茶在中国茶史上的地位。

 

十七世纪武夷茶开始出口外销,武夷茶已广为欧洲人所知晓,并且逐渐成为日常必需品,他们将武夷茶称为「中国茶」就此奠定中国茶叶在欧洲的地位,而当时武夷茶的销量与价格均为中国茶之首。武夷茶不只深受欧洲人的喜爱,也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一六八三年,一位俄国贵族从就从蒙古商人手中购得产自武夷山的茶叶,献给俄国沙皇品尝之后,沙皇大加赞赏,也因此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当时有一句俄罗斯谚语:「宁可三日无食物,不可一日无茶。」由于武夷茶的热销,聪明的晋商于是不远千里到福建收购。

 

武夷茶热销,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当时武夷山乌龙茶的保鲜期比中国其它茶叶产区要长上许多。在明代中后期,中国仍然流行喝炒青绿茶,其它种类的茶叶还没有出现。而介乎于红茶跟绿茶之间的武夷乌龙茶,是明崇祯年间才出现。因武夷山跟江南一带产茶区不一样,茶树分散在方圆百里的不同地方,茶农采茶要翻山越岭。由于山路曲折陡峭,采摘的茶叶长时间在茶篮里翻滚摇动。茶叶在日照高温下产生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妙变化──自然发酵。

 

按照当时传统的炒青制茶工艺,这些发酵的茶就成为废品,武夷山茶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尝试不同的制茶方式,把将要丢弃的茶再加工,发明了摇青、揉捻、焙火等独特的茶叶制法。终于化腐朽为神奇,创制出半发酵的「武夷岩茶」。而这种茶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陈放,而且口感是一年比一年好。在保鲜器皿和工具贫乏的年代,武夷山岩茶革命性的制茶方式一下子垄断了海外茶叶市场。明末清初武夷山岩茶这一个可以存放较长时间的特性,也因此成为晋商收购首选的原因之一。

 

武夷山拥有环山群抱、岩石横陈的特殊丹霞地貌。©刘达友/CTPphoto

 

 

世界红茶源起处─桐木关

 

随着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对武夷山茶叶的需求激增,晋商们就沿着茶叶运输路线收购荒地种植茶叶。在整个武夷山有两个专业茶村,一个是做岩茶的天心村,一个是做正山小种红茶的桐木村。由于桐木关位于高海拔、高寒区,其他品种的茶叶经受不了山区的低温及长期霜冻,只有武夷高山小种茶才能生长。晋商利用这小种茶叶做出来的红茶,跟武夷山岩茶的味道又截然不同。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人却非常喜欢这种小种茶的口味,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外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