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寺寺寸土灵:山西佛寺之最
山西位处中国北方、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并与「自古帝王州」的三秦大地相毗连,不仅可视为华夏文明发展的滥觞,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踵继周天子血脉的「晋国」便以雄霸之姿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史册典籍中难以轻描淡写带过的重要场域。
当然,若说起山西的佛国地景,许多人脑海中率先浮现的,合当是足以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列的云冈石窟,以及传说中分属文殊师利道场的五台山了。前者始凿于北魏时期,彼时允为全国首桩由皇室主持开建的大型石窟工程,现更于左近处设立主题博物馆,翔实呈现实体与几经数位化的石窟艺术资料;后者则早在东汉年间便可见开山奠基之端,从原初的大孚灵鹫寺(大显通寺)到如今香客络绎于途的沙门盛况,五台山的历史流衍几可与中国首座佛寺「洛阳白马寺」等量齐观──这些源远流长且深富文化交汇意蕴的景区景点,自然是旅人寻游山西时不容错过的参访对象。
不过放眼全晋,在这些声名烜赫的胜地之外,尚存在著一些僧宇梵楼,它们或以奇崛的地理位置,在善男信女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或以原汁原味的古体建筑构作独领风骚,乃至于改写了中国建筑史的断代内容⋯⋯走入山西,又岂可轻易略视这些暧暧含光、实则寸土皆灵的特色佛寺呢?
凌虚之最 悬空寺
实际来到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山山壁,的确很难不为眼前的奇观感到震撼:只见有如云垂海立的绝峭崖面间,巍峨的楼宇凌虚而出,整幢建物彷彿托生于刀削斧劈般的大片山岩,又彷彿浮悬于半空之中;红墙与黄顶、窗櫺和栏杆彼此穿插回映,不难想像岚雾盘桓升起时,悬空寺将如何跌宕出宛若云上仙宫般的缥缈气息!
©单晓刚/CTPphoto
关于「悬空寺」的兴建缘起,历来流传有多种说法,其一以为该宗教建筑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修造,原本打算用作道教的天师道场,故初名「玄空阁」,后为凸显楼宇奋然欲飞的态势,加以「玄」与「悬」音同,故进一步更名「悬空寺」;或有言据《魏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搬师回朝途中,命令将士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此处即为其中一处肇基点。
就这样,这座名烁中外的古刹,就在如此「半壁楼殿半壁窟」的状态下存续了将近一千五百年!
步步生险,「壮观」多一点
集奇、巧、怪、险于一身的悬空寺,主要建筑分作南、北二楼,南楼内高三层,坐落著雷音殿、纯阳宫以及寺院面积最大的三官殿等;北楼则规划以五佛殿、观音殿等瞿昙信仰空间为主,殿室与殿室间每每倚托栈道与走廊相连缀,玲珑而紧凑的布局不仅回添居高临下的危殆感,同时也充分体现古人因势利导的工法智慧。
和一般「平地起楼」的庙宇判然相殊,悬空寺虽缺乏深扎的地基,却暗托厚实岩脉为基底,一根根直插山壁、碗口粗的梁桩则作为巩固辅具,并透过力学原理维持稳定和平衡;在构作方面,寺体大量沿袭的榫卯组合颇具机动特性,自带调节功能的框架式结构尤其经得住外力震荡,复加上寺院上部的岩面恰如伞遮般外凸,纵使天降暴雨或落石,悬空寺主体也不致直接遭受外力冲击而毁坏,无形中也延长了它的保固期限。
尽管时迄于今,开放观光的悬空寺已进行多次翻修、确保群众游览之际的安全,但来客攀越曲折狭窄的梯道、从寺院高处俯瞰下去,眼前的景致依旧显得怵目惊心⋯⋯早在飞机发明以前,百来尺的高低落差便足以令来人彷彿置身天上人间的中介地带,打从心底萌生出飘飘欲仙的凌虚感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却绵密如茵的花圃,在山麓处另矗立著一块巨砾,其上书有酣畅淋漓的「壮观」二字。据言,该书法取自诗仙李白的手谕,若留心观览,不难发现在「壮」字右方额外多出了点睛的一笔──正是这意在言外的破格表达,重新勾勒出悬空寺「比壮观再多一点」的绝世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