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西安:城墙下的日子

【作者】
文、图_赵利君
2020.04.25

生活在西安,总是和这四四方方的城,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进城,出城,城里,城外,便是老一辈人和我们口中常常念叨的事情。

 

 

小时候对城墙的记忆尤为深切,因为那是我们日常游乐的地方之一,爬城墙,是生活在西安的孩子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随著成长,城墙根逐渐去的就少了。

 

我拍摄城墙始于二0一四年,我的老师石宝琇说,作为一个西安人,怎么能够忽视我们生活著的这座城呢?于是,背起相机开始围著城墙没事就兜兜转转。这一转发现,现在的城墙根真是热闹,打拳的、跳舞的、健身的、跑步的、下棋的、唱戏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此,城墙根依然是人们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早市,平凡而真实

 

早市,最能显现居民最实在的过日子。

 

西安城墙的东门、小南门、和平门里,都有大小不一的早市,每天早上五点开张,九点收市。虽然经营时间短,但是因食材新鲜、价格公道,所以,是周围居民日常生活采购首选的场所。

 

小南门也叫「勿幕门」,在一九三九年凿通之后,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命名。这个早市,占据由小南门至含光门的顺城巷,是城墙内诸早市最繁荣的。

 

早市买卖品种丰富,有菜蔬、干鲜果、鸡、鸭、鱼、肉、蛋、服装、鞋袜、帽子、头饰、箱包、布匹、编织物、菜籽、花籽、瓜子、金鱼、宠物,还有小五金……凡是老百姓日常的,几乎在这里都可以买到。近些年,揣摩人心里不实在,郊区农家便拉著奶山羊到早市当场挤卖鲜羊奶。

 

我遇到卖菜的车泽玉,他说家是山阳山里的,早年父亲带全家逃难到西安摆地摊。如今和媳妇接父亲班,在这里卖菜有八、九年了。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要去十公里外的东郊批发市场进货。五点准时出摊。虽然辛苦,但收入殷实,心里实在。

 

我经常在早市的人群里游走,跟摊主们都熟了,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个不一样的故事。城墙呢,虽然静静的矗立在那儿,但它也见证这老城根儿天天演绎的故事……

 

©赵利君

 

围绕城墙五花八门的生活

 

我背起相机,从东门沿著城墙根儿一路由东向西走去。东门也叫长乐门,这一路看到,有走路的、推著轮椅的、领著孩子的、遇见熟人相互寒暄的,好不热闹。看见我拍照,人们总是友善的笑一笑并不以为意。

 

继续向前,跑步的人流顺著路小跑了过来,结著伴从我身边掠过。快到东南城角的时候,一群健身的人吸引了我,他们在健身器械上轮番比试,男人们赤裸著上身,显示著肌肉,滚轮、单杠、双杠等器械都能玩的转。我上前问问年龄,竟然很多人都在六七十岁了,在这些健身的人当中我看见了一位老太太,她也已经快七十岁了竟然也能做滚轮,拉单杠,让我不由得佩服极了。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建国门,这里有好几个唱戏的小群体。秦腔自乐班吼起秦腔来也是字正腔圆,吼的人认真,听的人更认真。这里已经是戏迷们每天必到的一个场所。

 

再向前走就是和平门了,一路上有打拳的、练剑的好不热闹。和平门口新疆舞欢快的音乐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人们或穿著民族服装,或穿著日常服饰翩翩起舞,看的人也不由的合著拍子轻轻用脚打著鼓点。再向西,依次就是文昌门、南门、朱雀门了,一路上广场舞、拍打锻炼、唱戏、太极拳、练棍、打羽毛球的人群不时出现。

 

小南门外好是热闹,这里还有不少按摩的师傅,忙碌了一天的人在这里能让师傅们给捏捏头,柔柔肩也是一种治疗与放松吧。

 

含光门广场上不时传来几声狗叫,走到跟前才看到,遛狗的人们在此相聚,几只宠物狗或大或小的在一起嬉戏玩耍,好像见面就是朋友似的,主人们则在一起寒暄休息。一边孩子们踩著轮滑鞋已经排起了队,在教练的口哨声响起之时,一个个冲了出去,原来这里是一个轮滑培训班,四、五岁的孩子不少。

 

再向前就是西门了,西门也叫安定门,这里锻炼的、玩器械的、抖空竹的,踢毽子的更络绎不绝。每个城门口还有不少小贩兜售著小商品贴补家用。

 

绕向北边最热闹的就是解放门了,解放门前是火车站广场,迎来送往的人们风尘仆仆的赶往自己的目的地……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又多彩。

 

©赵利君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