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九月精彩封面】黎鹰马场

【作者】 劳郁
文_吴歆宜/旅读中国 图_麦翔云/旅读中国、视觉中国、CTPphoto
2017年9月号 第67期
2017.09.10

他放弃了金领生活,在杭州郊区耕作牧马,一不小心还登上了《英国金融时报》。

 

三月下旬,当洁白如雪的梨花开满了余杭的山谷,黎鹰马场也就迎来了一年的旅游高峰,天南地北的爱马人,聚集到这处山沟沟里骑著马儿兜圈子,感受迎风在竹林里骑行的快意。

 

马场主人黎鹰,是一位带著满蒙血统的河北人,早年曾经任职法国、美国驻中国机构,也涉足过金融、房地产行业。但是不知怎么的,在都市的那些年,总是让他在独处时,想起少年时期在母亲老家秦皇岛海边策马驰骋的青葱岁月。

 

或许是心有所想,全宇宙都来帮忙吧。二○○五年深冬,黎鹰接到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老李,我们要移民了,你来挑两匹马吧,给你我放心。」过去闲暇时经常去上海南汇区三甲港的一间马场骑马,老板知道他爱马,临走前想托付几匹给他。

 

当时黎鹰想「这些马匹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都是一个团队」,干脆一口气把十六匹马连同马具都接了下来。当时来身边几乎所有人都不认可,现在时过境迁,当初好意劝阻的人都回头赞叹,其实只有黎鹰知道,「我没有眼光,只是听从了一回内心的召唤。」

 

刚刚养马时,黎鹰把马养在良渚,一位日本人向山先生的马场里,慢慢地周边马友慕名而来。他带领马队,穿行在杭州近郊,临安、安吉、富阳、桐庐……,在山野竹林里走马。

 

一趟山野骑行当中,马儿在夜色里走偏了原定道路,拐进了余杭鸬鸟一处不知名的山沟。隔天天一亮,发现自己置身竹海之中,山环水绕,景色清幽,村里的人发现来了外地客,三三两两赶来探望、问候。

 

村庄里纯朴的人心让他重新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乡居生活,三五知己、几分田地,还有马儿相伴。遂在山上盖起小屋,过起半隐居生活。这一住,又是五年,直到颅鸟镇葛镇长找上门来。

 

镇长说:「你是读过书的,为什么不做点事?为乡村带来更多改变」。当时颅鸟镇太平乡上正面临了产业转型的阵痛期,过去村民赖以维生的竹加工产业因污染过钜,被迫迁出,替代的旅游产业又尚未成熟,乡里头青壮人口流失严重,大片的竹山荒废闲置。

 

适逢都市前来骑马的游客数量渐增,周边农舍住宿已经无法负荷,于是黎鹰便重新下山,接手半废弃状态的前乡政府大楼,重新改造成为配备两百间客房的生态酒店。酒店周边开辟了五百公亩的有机蔬菜基地,承包给农户耕作,带动了农村收入。

 

黎鹰鼓励村民保留老人传承下来的手艺,祖上酿酒的、做豆腐的、放牛的,「你们还干这个,商业上的脑筋,交给我们专门的营运团队」,只要乡村文化还在,只要手艺继续传承,就会有都市人厌倦了纸醉金迷之后,回应乡愁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