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国风流】蔡元培逝世八十周年纪念:大学之道在于先生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 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分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 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 美国知名教育家、哲学家 ‧ 杜威( John Dewey )
二〇一八年五月四日,正当北京大学忙著张灯结彩、庆祝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不少学者和文人亦纷纷提笔撰文,怀念两个甲子以来时移事往的黉宇岁月。由物理时间推算,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始建于一八九八年,是全中国首座官办的现代大学;可是它的金字招牌,却是要留待近三十年后,才为来人所拭亮──这名来人,就是公认的「永远的校长」蔡元培。
©资料片
看似顺遂美满的仕途,却未能阻挡他对世事时局的思索。彼时戊戌变法方告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风流云散,换言之要由体制内介入维新的想望等同落空;出于对朝廷的失望,蔡元培决意辞官回乡,转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但其推行新学的理念,复又与在地保守势力产生冲突。
这些不顺遂的际遇,逐步将他推往更加基进的路数。一九〇二年起,他先后组建爱国学社、光复会,更加入密谋起义革命的同盟会;民国成立以后,在孙中山的邀请之下,蔡元培接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后因感袁世凯窃占革命成果而决意请辞,并转往德、法等外邦研习,种下了他日后力图透过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因缘。
思想自由,相容并包
在鼓励研究的基础上,蔡元培亦支持学生多方参与知识活动,于是五花八门的杂志刊物和社团相继问世,从《国故月刊》到《新潮》,从新闻研究会到学术讲演会、体育会等,遍地开花的态势不唯落实了他念兹在兹的「思想自由,相容并包」精神,亦使得这所曾经充满贵族世家气息的「官府」,潜移默化为春风化雨的全人「学府」。
曾为北大学生、后复来台担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曾评价蔡元培,认为他具备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同时复能广纳西方自由博爱之理想,因此才得以撑开乱离的时代,在困顿之中张罗一方理想的教、学园地;而蔡元培对大学自治的坚持、对思辨能力的看重以及对知识环境的营造,适足以说明何以「五四运动」终究得以北京大学作为肇基点,替古老的中国带来一次振聋发聩的政治与文化启蒙。
蔡元培故居博物馆 ©郭惠仪/CTPphoto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综览蔡元培一生,他真正投入教育行政工作的时期共有三段,其一是民初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期间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等文章,具体阐释教育理念,并制定一系列商榷现代中国教育体系的法令;其二是应范源廉之邀主持北大校务,在位十年间虽曾数度请辞,但基本已大刀阔斧改革北大原初丛生的弊病,更将他为现代大学精心擘划的愿景蓝图付诸实践;其三则是受聘为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他以法国经验为基底,意图藉由大学院和大学区的划定,由根柢处确认「教育」自外于政治力的独立性。
这种对于教育独立性的追求,或也体现在蔡元培面对五四学潮的态度上── 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发轫于「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诉求的社会运动,很快就与各种除旧布新的文化思维相嵌合,雷厉风行之处,甚至可以说扭转了中国社会近一百年来的走向。
蔡元培的藏书 ©郭惠仪/CTPphoto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3月 【沧海一声笑:跟著金庸闯江湖】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