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医生医世】秋季养生: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保养须遵循「养收」原则,饮食当以滋阴、润燥为主,并多摄取柔润之品,以免身体过度干燥。
秋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三季,此时夏季暑气渐退,气候开始由热转凉,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不同阶段气候变化也有所不同;早秋较为热(秋老虎);中秋节前后则较为干燥;深秋、晚秋则转为凉寒。
秋天之六大节气
秋季始于廿四节气的「 立秋」,其中还包含了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节气,其所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立秋:大暑后,夏去秋来,秋季以立秋为开始,凉爽舒适的秋天即将来临。
处暑:处乃住之意,表示暑气至此打住、渐将消除。然有时晴天下午炎热不亚于暑夏,可视为夏日的回光返照。
白露:天气渐转凉,夜间水气遇冷,在地物体上凝结成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秋分:此时秋季已过半,南北半球昼夜均分,所谓「秋分暝日对分」,即指秋分日的白天与夜晚等长,过了这天,可明显感受到昼短夜长,天气逐渐转凉。
寒露:已届深秋,天气更凉,夜寒如水,早晚接触到的露水,感觉寒意沁心。
霜降:天气寒冷,开始露结为霜,自入秋以后暑气消退,夜晚地面水蒸气遇冷则凝为露水。若遇气温更低时,气态水则会升华结为细小白色的冰晶,即为结霜。由于台湾较无大陆中原地区寒冷,故在本节气台湾之平地结霜纪录并不多见。
饮食养生以滋阴润燥为主
传统中国人认为秋天之气收敛肃杀(故有秋决的传统),在五行应金,在五脏应肺,在六淫之邪多燥病,而且温差变化甚大,稍一不慎,即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中医向来讲求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养身观,对于秋季的养生方式,则如中医典籍《黄帝经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指秋季这三个月为所有植物生长成熟,已达可以收获的季节。这时秋令天气渐凉且劲急,大地万物逐渐萧条,大众应闻鸡而起,入夜而眠,使精神安定宁静,以防范、深秋肃杀之气侵扰,使自身神气得以收敛,达到能够与秋天气候相互协调的状态,而不让外在因素干扰打乱意志,使肺气清平,这是相应秋天气候的保养之道。若与之相违背,则肺气易受损,冬天的时候就容易生腹泻、完鼓不化的「飧泄」病,这时供给冬季「闭藏」用的精气、力量就少了。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8 月 【成都美食必修课】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