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鱼满唐】永远的遗憾造就永恒的爱情: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
唐朝版,霸道皇帝看上她!
事实上,杨贵妃的少女时代并不愉快,她的父亲早亡,被叔父收养,寄人篱下多年,杨氏家族中早有几位姿容艳丽的姊妹在前,她并不算特别起眼。在姊姊们陆续出嫁后,唐玄宗跟武惠妃所生的爱子寿王选妃,武惠妃出身武则天的家族,杨家则是武则天的母家,武杨两家的关系本就相当亲近,或许是因为这层关系,她成了寿王的王妃。
关于寿王,史书上的纪录并不多,只说在他出生前,其母武惠妃的孩子都夭折了,当时有种习俗,为了避免孩子早夭,要将孩子送给旁人暂养一阵子。因此,寿王早年寄养在伯父宁王家中,直到长大之后才回到宫中。虽然同样寄人篱下,但寿王的童年似乎更幸福一些,他的养父母相当疼爱他,养母宁王妃甚至亲自哺乳,对外也只说他是王妃亲生之子,后来才告知身世。
夺嫡之战,促使她上位
当寿王回复皇子身分后,他不得已地卷入了夺嫡之争,为了将他扶上大位,武惠妃甚至不惜陷害太子来达到目的。一时间,皇室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唐玄宗听信谗言,赐死了太子,而后宫中开始闹鬼,武惠妃因此惊吓成疾、一命呜呼。
武惠妃一死,唐玄宗对于寿王也不再存有太大的兴趣,他按照年龄的顺序立了新的太子,但失去了半生的知己,站在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顶端,还是难免觉得孤单。
这时候,唐玄宗的亲信们注意到了老皇帝的情感需求,论美貌与才华,寿王妃杨玉环似乎是个很好的人选,毕竟,唐代的大家闺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音乐,而舞蹈一般被认为是舞伎伶人的事,所以懂得的女性不多,而能跳、又能跳得好的当然更少。但是考虑到玄宗身边有许多专业的演奏者,所以重点可能就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品味了。
©中新社
是恋父情结?还是迫于无奈?
在史料中其实没有记录杨贵妃自己如何看待这段感情,大部分的史料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来批判她,或者站在唐玄宗的角度来赞赏她的聪明伶俐,有人认为,杨贵妃从小丧父,爱上年长的唐玄宗对可能是一种恋父情结的投射。
但我个人认为,一开始的杨贵妃是弱势的,当时的局势对她的丈夫相当不利,杀身之祸殷鉴不远,就算玄宗是强迫她,她也无法反抗,换言之,说她是红颜祸水、魅惑君王并不公平。她当时还非常年轻,论心机论势力怎样也斗不过唐玄宗,若非唐玄宗主动而且强势地安排了一切,她怎样都不可能从寿王妃成为贵妃。
从唐玄宗的角度来看,或许他正在面对自己的情绪与生理压力。此时,他的兄弟姊妹、亲信大臣一一谢世,跟他有过深交的人寥寥无几,这种孤寂感可能非常强烈吧?而杨贵妃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他心里的大洞,青春美貌、具有品味跟技艺的杨贵妃,对于进入更年期而焦躁易怒的玄宗而言,既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证明,证明他还有爱的能力,这个活泼聪明的女孩子让他也变得年轻。
©视觉中国
一朝赐死,悔恨追忆无限
这段故事的结局,以安史之乱告终,唐玄宗带著杨贵妃要逃往四川,在马嵬坡因为太子等人策动的兵变要求杀掉杨贵妃家族,唐玄宗只能同意,杨贵妃因而自杀,杨氏一族由此消散。白居易以「花钿委地无人收」来形容贵妃身后之事,因为以贵妃的身分,若是寿终正寝,这些饰物有一些会被分送给她身边的亲友作纪念,其他都会随她入土,既是「无人收」,更显出她身边人作鸟兽散的凄凉。
这个场景可能有部分是事实,因为贵妃的亲信未必来得及跟随皇帝出逃。只是,那些曾受到贵妃青睐的艺人,仍将贵妃所赐的东西带在身边,在她死后仍念念不忘,显见得她在宫中颇有人气。
这份爱,超越生死与王朝兴衰
自此,〈长恨歌〉转入了深深的悼念与遗憾,与前半部的繁华奢靡相比,后半部的凄清寂寥更显深刻。老皇帝在四川的每一步,都在悔恨那一日的决定,回到长安后的每一天,都在提醒他失去所爱。如果没有后面的思念,那〈长恨歌〉就会像元稹的〈连昌宫词〉一般,只是怀古与借古讽今而已。
但〈长恨歌〉的最后,转化了汉武帝寻访李夫人鬼魂的故事,将「汉皇」与玄宗合而为一,当临邛道士奉命去寻访贵妃时,他发现贵妃不在天界也不在幽冥,栖身于海外仙山中。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得到安息,所以没能去到灵魂的归宿。
当道士与贵妃相见时,贵妃这一生几乎是只为这一个男人活著、而最后也为他而死,她没有恨,仍挂念著玄宗。但是,为什么?为什么玄宗行将就木还想再见贵妃一面?为什么贵妃死后仍不得安息?〈长恨歌〉直到最后才解开了谜底。
因为,在某一年的七月七日,那天是宫女们乞巧的日子,玄宗带著贵妃来到长生殿里,当著长生殿中供奉的祖先画像起誓,两人不论生前死后都永不分离。原来有誓言是超越生死、甚至超越王朝的兴衰,这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人将爱情放到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样崇高的爱情,是政治斗争与血淋淋的兵变都无法撼动的,于是,〈长恨歌〉留下的是永恒的遗憾。
这世界有一天会结束,但爱情不会,所以遗憾。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7 月 【跟著《浮生六记》探苏州】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