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九月封面故事】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文藝青年夢想的催生地

【作者】 黃采薇
文_黃采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9.21

當初來乍到的訪客,正準備批評這城市「根本文化沙漠」、「假日只能逛商場」時,深圳冷不防端出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堵上他們的嘴。

 

情侶約會勝地,兒童的遊樂園,一到週末,主要街道上擺上創意市集,年輕的創業者、年輕的攤商與年輕的遊人,創意園,總是離不開深圳這城市的氣質。

 

華僑城,自成一國的城中之城

 

相對於大芬油畫村的放任生長,華僑城文創園從一開始就是規整合度的,這當然和它的背後靠山有關──華僑城集團,中國大陸著名國企,一九八五年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塗起步,三十多年來,涉足電子、房地產、大型景區開發,深圳著名景點世界之窗、錦繡中華,都是華僑城的產業。一位成長於上世紀末深圳的本地女孩,曾這樣形容華僑城在深圳人心中的地位:「華僑城自成一國,僑城子弟有共同記憶,隱然覺得自己跟其他深圳人不一樣,他們的世界分成華僑城之內、華僑城之外,城內什麼都有,不出城也能生活好幾年。」確實,當年規劃華僑城的是新加坡的建築師,設計相當超前,在九〇年代已經規劃了自行車道,二、三十年過去,在深圳可都沒什麼地方能找到這樣寬敞、規劃完善的自行車道。

 

九〇年代末,集團旗下的工廠逐漸往、東莞甚至更遠的地區遷移,華僑城開始規劃轉型,將東部工業區轉型為創意文化園區,為當時被貼上「代工」、「山寨」標籤的深圳,灑下一大簍藝文種子。

 

華僑城文創園從一開始就野心不小,當作標竿的對象,正是執全球藝術街牛耳的紐約蘇活區(SOHO)。在策畫初期,旅美畫家、藝術工作者陳逸飛正巧在上海太康路利用舊廠房改成工作室,華僑城邀請他給點意見,「千萬不能做成畫家村,」陳逸飛認為,應該引進知名的藝術創意機構或者工作室,包括商業機構、面向新藝術和新經濟,才能形成產業文化。

 

產業加上文化,能開展出新出路嗎?至少,華僑城當時很篤定。於是,工業區中靠近深南大道南面規劃了五萬平方公尺的面積,不過三、四年,獨立工作室、概念餐廳、咖啡館、書店、酒吧、展演空間已然逐步到位,大師級人物的進駐,讓文創園真正做到文化與產業俱到。

 

T街創意市集(深圳華僑城文化創意園區北區)

 

展現理想生活方式的櫥窗

 

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高文安,在二〇〇六年左右進駐華僑城,一開始,他租了間辦公室,之後陸續在園內開起了拉麵館、咖啡廳,「我希望通過咖啡館,把一種國外的生活和休閒的態度帶給大家。現在內地消費的態度太豪華了,」長年在海外旅行,高文安自有一套對生活的想像:歐洲的每一個城市,不管是大、小城市,當地人很樂意坐在馬路邊上喝咖啡。而在剛富裕起來的中國大陸,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民眾可能更偏好五星級飯店,要不然就覺得不夠檔次。

 

在高文安眼中,華僑城裡的My Coffee不只是咖啡館,而是高文安展現理想生活方式的櫥窗,銅燈、陶罐、掛畫,而且儘量幾個月就更換一次,讓來客保持新鮮感。

 

咖啡館是西方文化的產物,高文安又開了家拉麵館,廚師現場拉麵,把食客變成看客,興致一來刷彈吉他、放搖滾樂,走的也是中西合璧路線。兩間店人均消費都在人民幣五、六十元左右,在單價高昂的華僑城,價格上相對親民,高文安旗下的花藝坊My Floral,也是自帶藝文亮點的「打卡」型店家。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9 月【 在草莽深圳,發現文青樂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