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4部電影.4本書:重返南京1937
距離南京大屠殺八十年後的今天,不少學者專家紛紛梳理史料文獻、提出精闢見解,許多藝文工作人士也以一九三七年末的南京為背景進行紀實創作;而這些琳瑯滿目的影視或書籍作品,都將成為後人理解戰爭事件、進入歷史語境的金鑰。
書籍
拉貝日記
一九一一年起,原籍德國的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受僱於西門子中國公司,並曾代理德國納粹黨的南京分部副部長;也因為他特殊的身分,拉貝得以在大屠殺發生的期間成立安全區,庇護部分難民。另一方面,拉貝也將日軍姦淫擄掠的惡行寫入日記,當中不乏他親身目擊的血腥經過──遲至半個多世紀後,《拉貝日記》才在記者作家張純如的尋訪下重見天日,一九九七年並首度以簡體中文出版,成為這段黑暗歷史最有力的見證。
荻島靜夫日記
本書原為日軍上等兵荻島靜夫在侵華期間的所見所聞,記錄的時間向度起自一九三七年八月的淞滬會戰,止於一九四○年三月荻島靜夫返國之際。這本遺落於中國境內且神秘出土的日記,雖非專記南京大屠殺始末的專著,但十數萬字的戰地實錄以及上百張還原現場的照片,仍屬極其珍罕的一手資料,有助於廓清史實。
©麥翔雲翻攝
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
畢業自新聞系、寫作研討班的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以記者之筆重新梳理盤根錯節的大屠殺始末,書中分別由中國受難群眾、日軍以及彼時在場的外籍人士角度敘寫,不僅立體化這段發生於南京城內的悲慘歷史,更披露了過去未能獲得學界重視的史料,比如《拉貝日記》、《魏琳特日記》等。本書出版後,旋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是繼《喜福會》作者譚恩美之後第二位登榜的華裔女作家。
©天下文化
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約翰.托蘭以規模恢宏的大東亞戰爭為主題,除卻運用大量史料重構戰爭現場,更訪談數百名美日戰時的軍政要員和平民百姓,從而勾勒出期間生動鮮明的事件場景,包括南京大屠殺、突襲珍珠港始末、神風特攻隊培訓以及標誌日本全面投降的「玉音放送」等。托蘭深入探討日本的民族性,並從中分析大日本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
©八旗文化
電影
黃石任務
改編自真人真事,《黃石任務》描述日軍侵華期間,英籍戰地記者喬治.何克因握有一批記錄日軍犯行的照片而遭致當局追殺;千鈞一髮之際,何克為新四軍成員陳漢生所救,後來他輾轉來到湖北黃石(實際地點應為陜西的雙石鋪),與一群因戰事而流離的中國孤兒共度一段難忘時光;為求一勞永逸,何克更決定帶領這群棄子遠走甘肅山丹,藉以躲避更大的殘酷與磨難……
南京!南京!
正如同當年偷襲珍珠港使用的口號「虎!虎!虎!」,電影之名《南京!南京!》同樣來自侵華日軍作戰指揮部進攻南京的指令。導演陸川重現了圍城屠戮的大場面,儘管當中情節多有虛構,道具和場景的製作卻頗考究來歷──劇組甚至耗擲千金、於四川重新打造了一座以假亂真的「南京城」,而電影本身的黑白呈像,亦再現了肅殺而悲涼的歷史氣息。
《南京!南京!》劇照©視覺中國
金陵十三釵
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金陵十三釵》圍繞著一座天主教堂開展故事情節。負傷的中國士兵、教會學校的女學生以及秦淮豔妓均因著禍亂而暫時逃躲進教堂內,彼此卻因生活習慣和思想的衝突而相處不睦;直到日軍侵門踏戶的進逼,才將他們重新團結在一起。此間,假扮神父的約翰無力阻擋日軍強徵女學生前往慶功宴獻唱的要求,以玉墨為首的風塵女子遂決定群起代替女學生,奔赴這場不歸路──犧牲小我的高貴情操,也翻轉了「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刻板印象。
屠城血證
一九八七年上映的《屠城血證》是中國首部聚焦於南京大屠殺內容的電影,該影片講述中國籍醫生展濤如何死裡逃生、設法將一批載錄日軍暴行的照片公諸於世;最後在碼頭邊上,展濤將這批「屠城血證」托由即將乘船離去的凱蒂,自己則為引開追兵、孤身跑上鐘樓,在砲聲與火海的包圍下奮力敲響一記又記長鳴的鐘聲……。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7年12月號【穿越兩宋京城─開封、杭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