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我走】慢活武漢黎黃陂路
位於武漢江岸旁的黎黃陂路,是漢口乃至全武漢最出名的一條路。因舊時屬俄租界,街道兩側林立著巴洛克風情的建築。伴隨老宅修繕、新店進駐,該區獨有的文藝氣息,成了武漢的「寶藏路」。
連續下了若干天雨後,伴著氣溫回升,天終於放晴。如此難得的好天氣又趕上週末,這對於武漢漫長的冬日尤為珍貴,特別是漢口區的黎黃陂路。
只有約六百多公尺的黎黃陂路是漢口,甚至是全武漢最出名的一條路。一百多年前,這一帶屬漢口俄租界,街道兩旁巴洛克風格的房子都建於那一時期。這些建築多為四層,除了民宅,還保留當時的醫院、銀行、教會等各種公共設施。西元一九四六年,伴隨國民政府收回主權,當時名為「夷瑪街」的道路,和周圍那些彷彿繞口音的譯名道路一起被更改,黎黃陂路的名字始於那時。
路名來源說法不同:一說是一九〇〇年修建時,多數道路工人來自黃陂;另一說是紀念民國前總統黎元洪,取其姓氏與籍貫命名。歲月流逝,留下的除了名字,還有路上的建築。上世紀末,政府將這裡闢為「街頭博物館」,老房子紛紛被修繕,一些重要的屋子在門前立起銘牌,向人們講述它們的過往。那以後,慕名而來的人逐漸增多,一些人租下閒置老宅的底層,開了咖啡館或餐廳,於是人們有機會在吃喝之餘,近距離感受古老建築的風貌。
文藝老街煙火氣
一大早,路旁的店鋪就忙碌起來。因天氣不佳、收起多日的戶外桌椅重新被擦拭乾淨,桌上新鋪熨燙平整的布、花瓶插上鮮花。斑駁的陽光透過頭頂梧桐樹上殘存的葉子打下,讓週末格外美好。一切剛收拾妥當,就有顧客陸續上門。雖然此時坐在戶外還是有點冷,但一杯咖啡就輕易解決這問題。
早到的客人坐下時,住樓上的街坊也開始他們的一天。儘管黎黃陂路早就被闢為徒步區,石板路禁止電動車通行,但滿街店鋪的樓上,很多依然是普通住宅。這也正是這條街吸引人的地方——它是活生生的,時尚與市井共存。
坐在街角一家咖啡館門前,可見對面裝有巨大柴火烤爐的義式餐廳樓上,一扇朱紅色、圓拱形木框落地窗敞開著,有人走出來,站在外面僅能容下一人的露臺。這樣的場景很像電影中的場景,人物應該是一位穿三件式西裝、頭髮被髮蠟服貼地固定在腦後的俊朗男子,正瀟灑地抽著菸。
不過在眼前的現實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穿著睡衣的女士,手中拿著牙刷刷牙。而這棟房子的旁邊是一條深邃而狹窄的長走道,裡面一位上年紀的男士正用竹竿將被子挑高,小心翼翼地搭在頭頂上方的曬衣繩上,動作嫻熟而充滿儀式感,就像在升旗。
黎黃陂路上的人流在白天持續增加,逐漸變得喧囂而有些擁擠,周圍幾條名聲沒它響亮的街巷此時卻愜意得剛好。
「最正宗的巴黎咖啡店」珞珈山街與黎黃陂路相交處、一家咖啡館在窗口處這樣寫道,言辭中透出一股法國人的自信與自大。店主是一位已在武漢生活了十年以上的法國人,他的咖啡館在武漢小有名氣。門外僅能擺下的一張桌子前,他的同鄉們正熱熱鬧鬧地享受週末和美味,時不時地,其中幾位舉起香檳碰上一下,把氣氛炒得火熱。
「那幾棵大梧桐樹很像巴黎。」其中一位這樣說,言語間帶著一絲鄉愁,說的是位在後方小公園的大樹。順著幽深小徑走入其中時,兩個人坐在石桌前,棋局正殺得難解難分,後面五、六位圍觀者分為兩組,各自為代表支招助陣。
小公園的一邊就是當年的高級住宅「珞珈山公寓」,雖然房子略顯老舊,但從立面的裝飾和窗上的雕花,仍能看出其建造時的講究。公園延珞珈山街走向展開,鬧中取靜的氛圍和周遭的煙火氣形成鮮明對比。這裡比黎黃陂路「混搭」得多,剛才的咖啡館邊,是價格便宜但人氣十足的滷味店和早點鋪,再隔著一個人氣網紅甜品店,重慶江湖菜和藏身在二樓的日本喫茶店比鄰而居。
從傍晚開始,珞珈山街的人氣逐漸超越黎黃陂路。彼時,這些餐廳紛紛將桌子擺在馬路對面的人行道上,烤串、火鍋和湖北菜的辛辣在空氣中飄散,成為留住過往人們腳步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