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烏孫:西域咽喉
烏孫為遊牧而居的古老部族,西元前二至一世紀崛起,並在伊犁河流域建立烏孫國。烏孫古道扼住天山南北的咽喉,無論是漢武帝為抗衡匈奴與烏孫結盟,還是西突厥為統治塔里木盆地因而控制天山,古道在其中都扮演關鍵要角。漢武帝一統西域後,為與烏孫國交好,同時需威嚇匈奴的雙重考量,遂在此修築關卡、堡壘與烽燧,可見烏孫在歷史上扮演重要「戰略地位」的角色。
固若金湯的堡壘-惠遠古城
惠遠古城自清朝以來便為新疆伊犁通往中亞的要道,乾隆為加強對伊犁統治與防範外敵,便在此地建立惠遠古城,並設伊犁將軍府。「惠遠」為乾隆親賜城名,其意為「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此地也成為新疆軍政中心。現今惠遠古城為光緒年間仿照舊惠遠古城重建,建築格局與中原地區的西安、北京古城相似。
一探人間淨土-夏塔古道
夏塔古道全長一百二十公里,為伊犁通往南疆阿克蘇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險峻的一條古隘道,古道內景色多樣:冰川、森林、草原、湖泊、河流與溫泉等,絕美的地理樣貌讓此地增添了多樣色彩與刺激。「夏塔」在蒙古語之意為「階梯」,因途中有諸多石階梯,可想見昔年行走夏塔古道之險。
相傳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法途中,遭遇喀什巍峨雪山阻攔,幸賴當地人指引此道,才得以順利翻越雪山抵達伊犁,因而此路又稱作「唐僧古道」。
在夏塔河沖積出的開闊平原上,散落著烏孫古墓、夏塔古城遺址與草原石人。
「烏孫古墓」約建於西漢時期,為烏孫國墓葬地,墓群分為土堆墓、土圈墓、石堆墓、土石堆墓與石人墓五種形式,據考古學家推估,浩大的墓地形式至少需三萬人力建造,使草原民族文化再添朦朧面紗。「夏塔古城」約為唐朝時期建設,為古伊犁重要的軍事、文化堡壘。
「草原石人」為分布在夏塔草原上的歷史人文景觀,以石材雕刻的人像惟妙惟肖,多擺放於墓前並面向東方,以期能重新喚醒生命與力量。石人靜看夏塔古道的千年流轉,與自然山川見證著當年絲路盛景。
©中新社
中國天馬之鄉-昭蘇天馬文化園
烏孫為遊牧與畜牧業並行的國家,身為草原民族的烏孫,自古便是寶馬出產地。昭蘇位處烏孫國舊地,其出產的「伊犁馬」先祖便是天馬,是現今中國四大名馬之一,不僅外形漂亮健壯,速度、耐力與靈活性在諸多馬種中也是超群絕倫,全仰賴哈薩克族人優良育馬技術,與愛護馬匹的精神。位於園區內的昭蘇天馬文化博物館,完整展現天馬文化與寶馬歷史。除了昭蘇天馬知識外,也能親身體驗專業馬術運動,懷想當年烏孫人馬背上征戰的興衰之景。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