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古人防疫,也超前布署:歷代「防疫服裝」解析
二〇二〇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行病打亂了全世界對生活的想像。
某夜,正當我拖著剛剛洗好、梳順,披垂到腳踝的頭髮在家裡閒晃的時候,突然心有所感 ──啊!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姬君的生活,真是注重防疫呢!
平安時代 自主健康管理的生活
一般而言,平安時代的仕女居住在以簾幕相隔、通風良好的宅邸裡,因為衣裾很長而自然保持社交距離。雖然僕役眾多,但是他們不鼓勵帶病上班,僕人生病要回家療養,病好再回來。後宮后妃生病一樣也要出宮養病,有效防止群聚傳染!
如果想要外出,女性可以乘坐牛車,也可以戴著有長長垂紗的「市女笠」或掩蓋頭臉與身軀的「被衣」。但如果發生什麼不吉之兆就該「物忌」,避免出門或者會見訪客 ──這不就是「自主健康管理」嗎?
©RF123
魏晉南北朝 貴人「步障」出行
腦洞一開,便開始思考起古代還有怎樣的造型能夠符合現代的防疫需求。
話雖如此,隨著儒家學說定於一尊,過去這些理想化的設定也逐漸滲入實際生活。魏晉時期貴人出行時流行以「步障」來遮掩身姿,也就是用布料拉出長牆,阻絕路人的窺視。這雖然可以有效隔絕與外人的接觸,但是價格昂貴,也不便於變更路線,畢竟架設好再拆移很麻煩。後來「羃」(音密離)傳入中原,這本來是吐谷渾(今甘肅、青海一帶)男性常戴的防塵帽衣,但傳入中土後,那適合遮掩面容身姿還方便移動的實際功能、以及披垂朦朧的美感,廣受當時人青睞,很快就變成女性專用的外出時尚單品。
隋唐時期 羃䍦防塵帷帽輕遮
羃的造型或可參考昭陵燕妃墓壁畫,在寬檐帽周圍糊上極長的垂紗,出門時戴上一頂羃 ,不僅撐開一定的社交距離,還能兼防塵衣呢。(不過也有人認為羃造型如長款的觀音兜)
除了垂掛羅紗或絲絹之外,羃上也能加裝飾品。《北史》中記載隋朝時秦王楊俊特別為王妃設計了一款七寶羃 ,結果太重了戴不了,只能用馬來載。雖然這華貴逼人的愛心禮物不實用,但想來王妃收到時也是滿心甜蜜吧。
宋代 「社交距離帽」
男性:「直腳幞頭」鎮儀到了宋代,又有新的「防疫造型」出現了。
據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北宋時「幞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這「直腳幞頭」就是皇帝畫像戴的那款,在宋代反而是最普遍、最沒有階級之分的款式了。只是普通男性戴的直腳較短,官員與皇帝的直腳相當長,不但看起來更顯威武,還具有「鎮儀」的功能── 也就是強迫君臣必須保持儀態從容莊重,否則自帶長翅膀的帽子被甩飛就糗啦!雖然不是設計的本意,但這些長長的硬腳倒確實是讓皇帝及百官在朝議中保持了充足的社交距離。
©視覺中國
女性:等肩冠、冪首遮其面
那麼宋代女性有沒有這類造型呢?也是有的。北宋中期流行以白角作為女子頭冠及長插梳,因為起於宮廷,民間爭相效仿,稱為「內樣冠」,也稱為「等肩冠」。但這種頭冠尺寸可不只等肩,大的頭冠甚至有三尺寬(也就是一公尺),插梳長度也有尺餘,以至於頂著這種巨大角冠的婦女出門時只能側身上轎(當時稱為檐子)。雖然朝廷下令禁止,規定冠的寬度不可逾尺,但執行效力同樣令人懷疑。據生於靖康元年的周煇表示,他小時候還見過婦女在盛裝時頭戴高冠長梳,可見大尺寸的冠飾在北宋始終不衰,至南宋以後才逐漸低矮化。
元明時期 曇花一現「馬尾裙」
論及此時的「防疫造型」,大概只有明中期曇花一現的「馬尾裙」了──即馬尾毛織成的軟襯裙,是從朝鮮傳入的舶來品──本來元代就流行腰下打大量細褶的斷腰袍(按現在的角度就是連衣裙),這種款式一直延續到了明代。憲宗成化年間的潮男們在袍下繫上最流行的馬尾裙後,個個下擺圓蓬如傘,堪稱「大明蘿莉塔」(蘿莉塔,源自日本的少女衣著風格,多為精緻及膝裙,內襯紗裙或南瓜褲將裙子撐起),不過到明孝宗時就明令禁止了。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6 月 【指點江山 橫越萬里長城】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 加入旅讀 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