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 香港藝術館修葺三年重開:新視角詮釋香港藝術

【作者】
文、圖_林若思
2020.03.26

公立的藝術館與博物館,往往是一地藝文地標,定義其藝術個性與高度。位於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是全港首個公營藝術館,自六○年代起營運,一九九一年遷至現址,二○一五年閉館進行三年全面修葺,去年底終於重開!新建築擴闢了四成空間,展廳亦由七個加到十二個。與樸實封閉的粉磚舊建築相比,新建築外型更富現代感,由大面積玻璃幕牆以及波浪形水泥材質組成,呼應藝術館內展品的多元與新視野。

 

1F別館(上)

 

目前共有十一個展覽,除了「專題廳」外都是免費入場。全館策展和空間佈局皆耳目一新,踏進藝術館第一層,迎面而來是精選全館代表性展品的展覽: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透過不同裝置、燈光、文字描述以及音樂,述說藝術館的故事,同時也是一節香港故事。

 

踏進昏暗的展館,如走進時光隧道,從繪於約一八一六年的《香港仔附近的瀑布》,到吳冠中、呂壽琨等當代畫家的代表作,最後走到鋪天蓋地的參展作品《天書》,把觀眾捲進一場藝術辯論。

 

©林若思

 

4F吳冠中藝術廳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殿堂級畫家,晚年定居香港的吳冠中與其家人,無私向香港藝術館捐贈多達四百五十多幅作品。藝術館復修後,特意成立吳冠中藝術廳,並舉行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分上下兩期。首個展期題為「從糞筐到餐車」,展示包括他下鄉時期作品及畫具。當時因為物資匱乏,借鄉民的糞筐為油畫架,因此被同學戲稱他為「糞筐畫家」。除了公眾較熟識的粉牆青瓦的水鄉作品,還展出其油畫、抽象化的城市作品,以及他在香港所繪的遺作。連同接續的第二展期,合計展出一百幅作品。

 

5F新空間與GF別館(下)

 

爬到藝術館頂層,旋即被兩百七十度採光的玻璃幕牆、挑高空間所吸引,足以容納大型的裝置藝術品。目前正舉行展覽「原典變奏──香港視點」,邀請十四名本地藝術家向藝術館的經典作品致敬、回應並重新演繹,成就跨越時空的互動。

 

同樣是新建築物的新「空間」實驗,位於地下大堂一個分隔的空間,其設計已說明了展館特立獨行的個性。一系列以自然風景為題的互動作品,讓觀眾一同感受天空、流水、山巒、清風。

 

遊人也是一道風景

 

藝術館的一至五樓走廊,全是享盡無敵維港海景的落地玻璃。館方在每層走廊放置長椅以及大量摺疊椅,方便遊人停下來,感受窗外光影變幻、日換星移,感受自然也是藝術的一種。而排排坐的遊人,也成為了藝術館一抹動人的風景。

 

除了靜靜地觀展,藝術館亦有看有玩。只要下載其應用程式「Stamp by me」及「HKMoA」,就可在觀展同時回答與展品有關的問題,答對五個問題,即可從扭蛋機扭出紀念品,印上精選展品的眼鏡片或襟章等,有如把喜愛的畫作帶回家。我特別喜歡這個小心思,加入了教育和互動元素,令觀展體驗更加完滿,公立藝術館的包容性與教育使命更得以彰顯。

 

©林若思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3月 【滄海一聲笑:跟著金庸闖江湖】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