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神食糧】馬來西亞小城故事: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如果來過馬來西亞的華人小鎮麻坡(Muar),就不會忘記貪食街美味的烏打(Otak-otak,馬來西亞在地魚漿小吃)、茶室裡的咖啡香與多民族和樂融融的奇特場景。但最讓人難以忘懷、還會想再次造訪麻坡的,一定是這裡麻坡人獨有的濃厚人情味。
麻驛旅遊資訊站,又稱「Muar驛」,閩南語念來有「滿意」之意,希望用徒步導覽的方式,讓每個到麻坡旅行的人,都能帶著滿意的笑容離去。
麻坡有百年歷史、也經歷過二次大戰,而今古建築拆的拆、毀的毀,從事家具出口、有兩個兒子的杜進庭,認為此刻如果不再做點什麼,下一代的麻坡孩子將更面臨更大的文化斷層,因此開始了「麻驛」的創立。
麻驛的兩位年輕站長杜進庭與蘇凱達,是在學校當志工時認識的。「那時候我與凱達兩人聊起麻坡的文化與歷史,都覺得麻坡有太多的好,值得宣傳與保留,因此我們決定一起來做這件事。」杜進庭說。麻驛創辦之後,他與蘇凱達兩人以近乎志工的形式,在街頭與學校,傳教般向麻坡當地人說著在地歷史故事。「先讓自家人知道在地歷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杜進庭知道,文化的保留是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成就的事業。
善的種子植入心田
一開始沒有想要經營實體店面,但杜進庭在與蘇凱達共同策劃「麻驛」時,在麻坡最熱鬧的二馬路「貪食街」,剛好有一家店面空了出來。杜進庭一咬牙租下了店面,期待「麻驛」成為這條麻坡最熱鬧大街上,一個文化與歷史交流與匯集的中心。
「一樓我們希望可以接待想聽故事的外來客,樓上就留給麻坡當地人使用。」杜進庭當時希望讓二樓成為麻坡小朋友的閱讀空間,在FB上號召在地人一起捐書,短短一個星期即募集到了三千多本書,其中還有像整套《大英百科全書》的昂貴書籍。光從這件事,即可體會到麻坡人樂於互助的滿滿人情。
「麻驛」的開始像是一個善的種子,開啟了一串意想不到的連鎖效應。如平常在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師Dennis,每個週末都特地回到麻坡,在麻驛舉辦「貓尾巴電影院」分享電影評析。就因為麻坡當地沒有電影院,若要看電影,就要特別到馬六甲才有。又如當地歷史悠久的印務館與造船廠,也受「麻驛」的理念感染,願意時不時放下工作,讓「麻驛」的兩個年輕人將在地人與外地人帶進他們的廠房,了解麻坡的過去。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10 月【 我在上海靈魂深處,打卡!】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