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二月精彩封面】從森林居民到草原牧民:布里亞特蒙古族

【作者】
文_何沐恬/旅讀中國 圖_何沐恬、麥翔雲/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2.23

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遊牧民族都曾在呼倫貝爾草原繁衍生息。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蒙古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成了呼倫貝爾草原的領導者。

 

其中的布里亞特即為當年遭征服的「林木中百姓」之一,是蒙古帝國中的古老部落,新巴爾虎的分支,漢文寫作「北狄」。其先民多在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活動,之後因俄國人伸足東亞,有些布里亞特人便逐漸遷徙至呼倫湖左岸,在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一帶遊牧,清代還編入新巴爾虎八旗。

 

事實上,布里亞特算是東北亞較大的少數民族,是分布最北的蒙古人,在俄羅斯甚至有一個自治共和國,屬於西伯利亞聯邦區和東西伯利亞經濟區。目前居住在中國的布利亞特族人有許多是在一九一七年左右從俄羅斯移民而至,後來安置於錫尼河草原,如今多分布海拉爾鄂溫克自治旗附近。

 

布里亞特有一個美麗的天鵝傳說:相傳遠古時期,一位以捕魚狩獵為生的青年浩里太莫日根,某次前往貝加爾湖畔打獵,竟撞見七隻白天鵝飄然落在湖岸,脫下羽衣,成為七位美麗的女子,一同跳入清澈湖水中洗澡嬉戲。這位青年悄悄藏起其中一件衣裳,使得最小的姑娘無法變回天鵝飛走,最終嫁給了青年,並且生育了十一個男孩,這十一個男孩的名字,就是布里亞特蒙古人的十一姓。

 

 

布里亞特人認為天鵝代表吉祥之意,而貝加爾湖適合天鵝棲息,可想而知這樣的傳說故事正是從祖先的生活環境轉化而來。若有機會到布里亞特人家中拜訪,會發現他們仍深深受到俄羅斯文化影響,雖然也有蒙古包,但屋內的裝飾、桌上的食物,都和其他支系蒙古族略有不同,反而帶著一些歐洲色彩呢!

 

 

祭敖包

 

祭敖包是早期蒙古族自然崇拜的一項圖騰祭祀活動,後來藏傳佛教取代自然崇拜後,祭敖包也納入到宗教儀式中。較具精神象徵的大敖包,一般在山頭上用石頭堆成,以柳條之類植物捆在中間,並掛上五色經幡。大型祭祀活動會由高僧主持、誦經,牧民不辭千里帶著祭品趕來。最後,參加祭祀的人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降福,並將祭品如牛奶、酒、點心、糖撒向敖包。至於牧民自己的家族或氏族敖包,稱為「哈拉敖包」。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2月號【探詢內蒙古:呼倫貝爾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