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知性中國】釋玉:中華至寶

【作者】
文_ 吳駿聲/ 旅讀 圖_ 圖蟲創意、CTPphoto、123RF
2021年7月號 第113期
2021.07.23

「玉」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朝代更迭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從周的階級概念、秦的無上權力,再到現代的審美觀賞,都展現了中華子弟對這塊美石的重視。

 

 

謝天祭神,由石轉玉

 

為了感謝上天,那時的人們把美石打磨成圓盤狀,這種被稱為「璧」的器具,遂成為一種與神溝通的橋梁,也為相關的神性傳說埋下了伏筆。在工具尚未發達的年代,那時的璧僅僅只是在中央鑿一個洞,方便移居時攜帶,這也演化為華人在身上配玉的先河。隨著人們手上的器具越來越進步,工匠把觀察到的、甚至想像到的內容,都刻在上面,包括農作物的「穀紋」、人體身上的「乳丁紋」、家中草席的「蒲紋」、生活器具的「弦紋」、「綯紋」,天空中出現在「雲紋、雷紋」,甚至想像中的「龍紋」、「鳳紋」等等,不一而足。

 

進入青銅器時代後,人們手中的工具進步了,在四川金沙遺址中甚至出現了一個以整塊石材,所刻鑿的「陶雕玉環鍊」──這是三個環相互扣在一起的絕世作品,每一個環既活動自如又渾然一體,如此耗費精力的精品,顯然不是為生活所需而製作的工具,而是藉由細膩的雕傳達對神明的敬拜誠意,如此一來,也側面烘托出「玉」的象徵意涵:神性。

 

周禮階級,無價至寶

 

到了禮教制度興起的周代, 「階層」觀念盛行,代表神性的石頭,成了上層人士不可或缺的佩件。正因為如此,他們對身上所帶的玉石質料,要求越來越高,條件也越來越多樣;另一方面,隨著身上的零件多了起來,彼此難免相互撞擊發出聲音,於是大家也開始學習聽聲識人,藉此來評價其人品與教養。

 

儒家思想問世後,進一步將高尚的人格和玉石聯繫起來,使得玉的第二個特性:「靈性」得以凸顯出來!如此更加重了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產生「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論點。

 

和闐玉,是有名的軟玉石品種,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圖蟲創意

 

秦皇御製,至高權力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朝統一全國,「和氏璧」被改造成一個信物,從此,一個被刻上文字,代表君權至上的「國璽」出現了,這個創舉也使得玉的第三個特性:「權力」被鑲嵌其上。至此,玉石和權力的關係,在餘下幾千年來從沒有斷過,歷朝歷代的執政者都認為,得到一塊絕世美玉,是上天對自己的肯定!而用這塊玉石所製成的璽,不論神鬼還是人民,都必須絕對服從。

 

漢代時,平民開始將時稱「剛卯」的玉佩帶在身上,並將一段「天帝命令」的文字,在特殊的時間刻在玉石上,從而確保佩帶的人能獲得平安,這種概念,也使得玉的第四個特性:「避邪擋災」的功能應運而生。從此玉在華人的心目中,不單是神性與靈性的象徵,更寄寓著君子德性,還能保護物主遇難呈祥,而且總是造價不斐!

 

摩登色彩,各有千秋

 

到了現代,所謂的玉不再是簡單的「美石曰玉」,而是從現代礦物學的角度,將玉精確標定為「輝石」或「閃石」。「輝石」俗稱「硬玉」、「翡翠」,是火成岩或變質岩中的矽酸鹽礦物;「閃石」俗稱「軟玉」,也是火成岩中的「角閃石」一系,再細分為十五個類項,其中以新疆的「和闐玉」最引人注意,所產的顏色包括紅、黃、白、碧(綠)、青、墨(黑)等,要求顏色越純越好!

 

此外,決定一塊玉的價值,除了本身的質料外,雕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名具備巧思的工匠,往往能將質料不好的玉塊,轉化成價值連城的作品!例如臺灣最有名的國寶「翠玉白菜」,就玉質而言,實在不算上等美玉,因為它的顏色不純,又深淺不一、充滿了斑紋⋯⋯可是巧匠卻將它的缺點轉化為優點,透過雕鑿的技藝,使成品形象與真實的白菜不謀而合,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思雕工,正是「翠玉白菜」無價之所在。

 

一塊玉的價值,顏色、質料和雕功都是重要的因素。©馬志信/CTP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