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飄香七千里:萬里茶路俄國段〈一〉

【作者】
文_柯炳鐘/中國旅遊、白宜平、張芸/旅讀中國 圖_旅讀中國、視覺中國、 CTPphoto
2021年2月號 第108期
2021.02.22

火車快飛火車快飛,穿過草原越過雪地,載著茶葉跑上數百里,快到俄國快到俄國,俄皇看了超歡喜……

 

 

當晉商把茶葉在恰克圖賣給俄羅斯茶商後,中蒙段的中俄茶葉之路算是全部走完,但這些茶葉尚未完成它的旅途,而是在俄羅斯境內展開它下一趟千里之行。俄國茶商在夏季坐船溯河北上,抵貝加爾湖後沿安加拉河西行,輾轉往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濟斯河,再轉往卡馬河、窩瓦河或托波爾河,到達下諾弗哥羅德或是烏拉爾山脈的伊爾畢特;冬季時利用雪橇經葉卡捷琳堡抵莫斯科,之後再前往聖彼得堡。全程接近八千多公里。

 

俄羅斯西伯利亞茶葉之路的幾個重鎮,包括恰克圖、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下諾弗哥羅德、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一九〇五年以前,俄國運送茶葉的方法跟中國差不多,均靠河運加畜力。當西伯利亞鐵路全線開通後,俄商先是在中國湘鄂兩省收購茶葉,然後在武漢通過長江運送到上海,再通過海運轉送到天津港或直達俄羅斯遠東第一港口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從那裡直接經西伯利亞鐵路把茶葉運送到俄羅斯全國各地市場。

 

隨著茶葉貿易量的增加,中國茶從一開始的奢侈品角色,至十八世紀時已成為一般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日用品」。當時俄國人對茶葉的喜愛,從俄國赴華使團的紀錄中可窺見:「茶在對華的貿易中是不可缺的商品,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喝中國茶,很難戒掉。」,《戰爭與和平》一書內,更對俄國人喝中國茶有這樣的描述:「在俄國人這裡,早已形成一種單獨的、不可或缺的需求……」,此時喝茶已成為了俄國人文化的一部分。

 

時代局勢動盪,俄商與晉商、俄羅斯與中國展開了因茶葉所引發的政治角力與商戰,而這一場茶葉戰爭的纏鬥,就在這條萬里茶路上整整持續了兩百多年。

 

數讀 萬里茶路俄國段

 

1/3杯碗匙碟

 

中俄之間的貿易最早之時,俄國一方面施以重稅,一方面規定只能以物易物,來控制中國茶進口,以防止做為貨幣的金、銀等貴重金屬外流。早期還能以毛皮來交換,但後期中國商人只對金銀感興趣。於是俄國商人把金銀製做成餐具如杯、碗、匙、碟來換取中國的茶。但當俄國政府發現商人這種小技倆後,又再度規定杯碗匙碟的支付不能超過交易額的三分之一,造成俄商必須以半打銀匙(廿盧布,約十兩銀)、一段白棉布(卅盧布,約十五兩銀)加上一段大布(四十盧布,約廿兩銀),才能交換到一箱約六十四公斤的茶葉。這項限制最終在一八五四年宣布取消。

 

©王銘偉/旅讀中國

 

6000公噸

 

據紀載,於一八五〇年代時期輸入俄國的茶,每年平均有六百萬零五萬七千一百一十七公斤之多,可見俄國人當時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對茶感到喜愛。不過這六千多公噸的茶可不是走萬里茶路經恰克圖官方管道正式銷售的數字,這些茶都是從福州或上海出口後,再透過各種方式銷售到俄國的走私茶。

 

200萬

 

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市集在俄國的交易市場上逐漸變得重要,在這片廣大的西伯利亞土地上,俄國大大小小的市集於十九世紀時達到六千多個,據史料統計,至二十世紀初期時雖然主要市集降至約六百個,但是這些市集的年交易量仍有五百萬英鎊,當中光是從中國進口的茶的交易額就高達兩百萬英鎊,藉由俄羅斯市集這個管道,中國茶快速的席捲整個西伯利亞地區。

 

©謝光輝/CTP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