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魚滿唐】《易牙遺意》簡潔淡雅吃食:古代江南土豪這樣吃!
《易牙遺意》的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實作的性質很高。基本上家常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前陣子我媽在Line上傳了一個土豪吃東西的影片給我,一個女子拿出各種巨無霸尺寸的龍蝦、螃蟹、海參……等海鮮,用做了滿滿水晶指甲的手,抓起蝦身蟹螯就啃,吃相不佳就算了,影片中的炫富與無知實在無言以對。有錢當然可以任性,但這種吃法糟蹋了食材,也吃不出搭配的巧妙與精工,只讓人有種「烏龜吃大麥」的感覺,是很不好的示範。
我不知道這樣的飲食風格究竟從何而來,但古代中國也曾經有不少這些種炫富亂吃的土豪,但這種吃法總是不可能長久,偶爾總也得有些家常口味調劑一下,在明代就有這麼一本《易牙遺意》,雖是紀錄了許多家常小菜,卻做得雅緻仔細,讓人手癢!
神秘美食家與他的鐵粉
在明代的大美食家不少,不過《易牙遺意》的作者韓奕並不算太有名,在相當有限的紀錄中,大概知道他出生於元代、活躍於蘇州,早期有過功名,後來似乎因為眼病的關係,占了一卦,知道自己此生與官場無緣,就歸隱江湖。元亡明興,許多漢人紛紛入朝效力,但他也隱居不出,就算官員們希望向他請益,也閃躲不見,可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
韓奕留下的紀錄不多,但因為他的交遊對象看不出對飲食的熱愛,所以他之所以寫《易牙遺意》一書的原因不明,也有人認為可能託名所作。不過晚他約莫一百年、活躍於晚明的美食家周履靖則說,在江蘇一帶的富豪之家,都藏有《易牙遺意》,而他也是個實作派,他說依《易牙遺意》製作的食物「濃不瞞胃、淡不搞舌」,吃來輕鬆無負擔,沒有過多的調料,簡潔淡雅更是生活之必需,藉此警戒那些非得要吃大魚大肉、淋上滿滿醬料才能吃下肚的「饕餮」之輩。
對周履靖而言,飲食並不是口腹之慾而已,是一種貫徹生活的美學,因此,他除了重新出版《易牙遺意》之外,也仿照格式寫了《續易牙遺意》,兩書合成一書刊行,果然大受好評,成為江南飲食筆記的重要著作。
明代男版傅培梅
《易牙遺意》的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實作的性質很高。不過當中的記載並不全是原創,有一些記載顯然來自於其他食經、《齊民要術》等書,經過作者考察實作後改寫成比較適合的版本。《易牙遺意》的開篇就是「釀造」,上卷先由最基礎的調味料開始,教讀者如何釀酒、釀醋、釀豆醬、釀醬油,接著依序是肉類與河鮮、蔬菜。下卷則從製作酵母開始,教讀者做麵食、米粉製成的糕類、肉燥與包餡麵食、豆製品、糖果蜜餞、甜湯、茶品與常備藥。基本上家常的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任中豪/旅讀中國
從《易牙遺意》的紀錄中,有些食材在現代仍然存在,比如「火肉」,就是火腿,作者說要用圈養的豬,以肉一斤、鹽一兩的比例,將鹽均勻地搓揉按摩豬腿後,把豬腿放在竹架上,以石頭壓住,放在水缸內二十日,這目的看起來是要透過鹽漬跟重壓去除水分。如此重複三五次後,將腿交錯擺放,在用稻草燻製之後,洗乾淨吊起來風乾。
現在上海小吃中常見的「鬆糕」,在《易牙遺意》中也有記載,比例是「陳粳米一斗、沙糖三斤」,舂碎的米粉與糖拌勻後,以蒸籠蒸熟,與現代的版本中常以大紅豆粒或豆沙夾層有些不同。倒是「夾沙團」一物,將紅豆或綠豆沙拌入砂糖後,用糯米粉裹起來,可蒸可煮,這不就是我們元宵與冬至時必吃的湯圓嗎?
紅豆鬆糕,上海小吃中常見糕點。©鄭嘉琪/CTPphoto
✦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9 月 【東亞彩林最前線】
✦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