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七月精彩封面】廿年職場進化史:是啊是啊,這裡是香港。
於香港人而言,選擇在回歸紀念日舉行的七一大遊行,幾乎成了端午划龍舟、中秋提燈籠(是的,按廣東習俗中秋才是燈籠時節)一般再理所當然也沒有的「行禮如儀」。每年訴求儘管略有出入,大體不脫維護香港主體性/在地性。在廿週年的時間點上回頭再看電影《甜蜜蜜》,未嘗沒有「烏衣巷口夕陽斜」的惘然。
香港之於中國儘管一線之隔,在八○年代卻彷彿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語出同源,語境卻是雲泥之別。比如黎小軍對李翹說:「我有車,我送妳!」這才發覺他所說的車不過是單車,然而在香港人看來,單車僅只是單車罷了。再比如見到B.B. Call(呼叫器、傳呼機)和提款卡,黎小軍瞪大了雙眼連番叫好,覺得李翹具備了一切成功人士的必要條件。那一年,從天津到香港謀發展的小軍,遇見了在麥當勞收銀拖地的李翹(麥當勞在當時中國是時髦的象徵,在香港不過是糊口飯吃的零工),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奇異得發亮。
職海無涯,惟勤是岸
九○年代初期,由林夕填詞、羅大佑演唱的〈皇后大道東〉橫空出世,洞燭機先一般直指香港回歸之前的矛盾與傾軋。歌詞當中「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成了廣大市民卑微的寄望與妥協。直至今日,買賣樓花情況仍舊,彷彿每日朝九晚十,不過是為了結清房租房貸。然而正因如此,港人幾乎沒有投資、存款,甚至休閒的餘裕,按月出糧(粵語,發薪水之意)的打工仔成了多數人在職涯上的唯一選擇。
電影《孤男寡女》當中,鄭秀文的角色,性格雖非典型,卻也很大一部分代表了無涯職海的芸芸眾生──夢想是什麼?能吃嗎?工作就是為了領薪水呀──一個沒日沒夜、麻木而熟練地解決問題的女性形象,成了千禧年後的「神力女超人」。大至國家政策、中至學校教育、小至父母觀念,無一不認為,作為港人最好的出路,就是進入企業、加班加薪、繳交租金、供養雙親。一如電影《華麗上班族》主題曲歌詞:看我們是團隊尖兵,看我們是社會菁英/聽誓死效忠好動聽,聽發放獎金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