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18 北京新創之旅心得分享】遲來的畢業旅行
說來慚愧,在決定要報名參加這個行程的當下,要我說對此有著什麼期望,那肯定和「久仰久仰」之類的話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那份自開團伊始有過九至十三個版本的行程大綱,看多了不由生起「大抵還得再改動,要不等兩天再看下個版本吧」云云之感。次之,則來自因出身背景不同而抱著的,可能其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莫名優越感。
作為一個在那個跟北方大陸再勉強也只能以「一(深圳)河之隔」來形容的城市中土生土長的人,家中上輩本來就和大陸老家脫不了關係;本身與這團的目標群體有著年紀上的落差,比團友們虛長幾歲,多吃了幾年大米飯;就是工作上也因為行業緣故而和那些來自他鄉的客戶多有接觸。我就覺著:「我也不是不懂大陸,這趟可能就當個隨行小透明,爭取不那麼尷尬地熬過這十天為目標吧。」還好我的預感跟平常一樣沒發揮作用。
不過就算用上「熬」來形容,我並不後悔報上這個團:對於這團或者這雜誌出版社的立意,我是非常贊同的,甚至到了「即使對未明的行程猶帶躊躇,還是一股勁地直接把特休搬出來,連推帶搡地讓對大陸不甚了了的朋友也報上」的程度。
姑且不論我未長住過的台灣,在香港這彈丸之地,多的是抱著對大陸多有鄙視,光是對大陸發生的事耳聞目睹便難以接受的人,就像那些在水對面生活的從界門綱目上的分類就已經跟我們不是同個物種似的。
而這個團則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團友在十天裡以一種濃厚、飽和、無法迴避的方式觀察、接觸那些以前可能不願意投以注意的「異鄉人」,甚至混進去生活。說得極端一點,就是把「啊,原來他們也是人啊」的想法打進他們的腦袋。
雖然這個團的一個主題特色是讓團友們跟在北京的台灣經驗者面對面交流,了解對岸現今已經不同以往,在社會和商業上均大有可為云云,但老實說,引導大家去發現在水這邊時,大眾媒體所不會宣傳的大陸,可能才是更大的收穫──起碼對我來說是這樣,可能是因為職業和這次的參訪機構有點方向性的不同吧?
所以這次一夫的全天候陪同,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做法。雖然在領隊的職份上可能還有改善的空間,但他是個對新事物抱有強烈興趣的人,也有著教育相關的背景,這使他很願意毫無保留地與團裡的大家交流。作為第一道認識北京的窗口,也許會有團友覺得他的思維比較固化,對待一些事物的反應跟我們也有一定分別,所以有點溝通上的困難。不過就我而言,這種在跟我們原居地主流天差地遠(其實也不盡然)的分歧,正是我們千里迢迢跑來想要看到的東西。
而跟他的幾次長談,也確實讓我聽到大陸那正在處處萌生,隨時間而起落,不是短短幾年就能總結出來的可能性,這許是某幾位互相矛盾的講者們沒辦法拋出的話題。
我們那十天所落腳的旅舍,則是另一個讓我感到此行不虛的地方。雖然未曾住過,但我也聽過類似的旅舍是個怎樣的狀況。所以這次到來,老闆及她家人的熱情真的讓我有點吃驚。不好意思地說,讓我獲益最多的,也許是在廚房跟他們和其他住客天南地北的時間。行程本身也安排了一些體驗當地文化的環節,雖然有些流於形式,但他們也讓我體會了一把常說北方人的豪爽好客。
⋯⋯還有發現維他公司在大陸竟然已經是根深廣植,遍佈各大超市便利店的意外之喜。
嘛,總的來說,本來以為自己已是個大齡青年,混在一群大學生裡只能當個邊緣人。卻不料在好的壞的方面,發現自己的心理年齡比想像中的沒有增長。
真的,是趟遲來了好些年的畢業旅行啊。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