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哈節、喃字、獨絃琴──廣西東興京族博物館
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雖以壯族為大宗,同時卻也含蘊豐富多元的族群文化,落居沿海地帶及其週邊離、外島的「京族」,便是當中代表之一。
現在的京族雖已不使用「喃字」作為日常拼寫系統,這份古老的文字記憶卻將長相伴隨,成為民族文化的底蘊。
在歷史上,京族或稱「越族」、「交趾人」(此為越北其他少數民族對其之稱呼,脫胎自漢、唐時期的交趾郡),也是如今越南的主體民族;自十六世紀伊始,許多京族人陸續由越北的塗山等地移徙至中、越交界的巫頭-澫尾半島和山心島,隨而在日趨穩定的生活條件下持續散葉開枝,終於形成一片熙攘的人文風景。
走入位於廣西防城港的東興京族博物館,遊客不難從布展內容以及相關實物間,感受到這支海洋民族獨特的活力。比如展區呈現了京族重要民俗慶典「哈節」的熱鬧場景,一系列祭祀、送神等儀式規格直如漢家迎新春般,尤能彰顯其對傳統宗教信仰的虔誠心緒;而由於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甚深,京族部分的文學、戲劇作品沾染有漢家色彩,更倚托漢字形構發展出獨門的「喃字」書寫系統,藉由方塊字聲符和形符的組合,表現京族族語的發音,同樣別具可觀處。
哈節(或言唱哈節)是京族最為殊聖的節慶,主要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
除此之外,一如其他少數民族,京族在歌舞方面亦有突出的表現,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造型簡單卻奇特的獨絃琴了──在演奏者的巧手慧心下,共鳴箱和金屬條得以互相配搭,跳弓撥絃之間便流盪出音階樂聲,曲調往往散澹清雅,彷彿將海濤迴旋如詩畫的韻致收攝其中。
獨絃琴是京族獨特的表演樂器,可透過樂師的巧手變化出多種音律。
***************************************
甘炤文(Tiger)
最好和最壞的時代都沒能趕上,漫遊於這個已然無新鮮事、宛若廢墟般的星球,只好憑藉著直覺、發動想像祕力,企圖於撩亂的世景間重新發見古老而美好的人文風景。
在古老而新鮮的大太陽底下,仍舊生活。旅行。觀影。聽歌。閱讀。思索。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