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講座回顧】食攝性也,食攝澳門行
食在澳門_土生葡國菜
利多餐室創始人。七十四歲的老媽媽Sonia,承接已一百零二歲母親Aida的手藝,在四十多年前開設當時澳門的土生葡國菜餐廳,提供所有思鄉的土生葡人一個想念的寄託。
隨著葡萄牙殖民者的離開,葡國文化在澳門逐漸褪色,然而在飲食文化上,利多餐室則亟欲保存澳門葡國料理;曾經為了撫慰葡籍船員思鄉之情,在繞行半個地球來到遙遠的東方小島,在食材難以保存下因地制宜並融合在地文化,今日的澳門葡國菜成為珍貴的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文政的拍攝過程中,攝影大哥也推薦了他的私心街邊小吃,搭配烤肉醬的牛叻包(牛舌),口感Q滑,在觀音廟附近的道地澳門小吃,沒有在地人指路很難找到。
葡國雞_葡國雞引入澳門時經過改良,以黃姜粉、黑橄欖及葡國香腸調味©吳素馨/旅讀中國
大雜燴_改良自葡萄牙燉菜的大雜燴是融合多種中西食材的雜錦鍋,包括臘腸、白菜、豬皮及月桂葉等©麥翔雲/旅讀中國
焗肉餅_內含芝士、黑橄欖、脆麵包粒、煙肉。這道菜用上了葡國香腸和芝士等,均是從前戰爭時期獲特別配給才能得到的食材。
馬介休球_使用馬鈴薯與醃製鱈魚塊混合後,下鍋油炸。
【資訊】
利多餐室
交通_巴士3、4、6、8A、18A、19、26A、33「新馬路」站。
地點_澳門半島士多鳥拜斯大馬路69號
電話_+853-2856-5655
時間_11:00-15:00、17:30-21:30
掃QR CODE觀看老媽媽的澳門味影片!
攝相澳門_陳顯耀
文政導演在受邀拍攝澳門的期間,和顯耀老師相處中,對於他對待攝影的堅持態度非常佩服,這位五十四歲的攝影師拿起相機,專注守候,相同地點、相同位置、每月兩回、連續七年,那是一種對攝影的熱愛與執著,而對於相當文山區大小的澳門,一拍就是二十年。
陳顯耀,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廣東中山,原本從事五金工作的他,直到卅二歲才開始玩起照相機,此前,他完全是個攝影門外漢,如今成了自由攝影撰稿人,長期紀錄/拍攝澳門的人事物,記錄著澳門正逐漸流失的傳統文化,留下些許文化傳承的記憶。
介文也說顯耀大哥的照片之所以如吸引人,在於他總是能夠以獨特的角度解讀身邊的尋常景物,顯耀大哥曾對他說道,一幅墓地相片「這是天堂」,而另一幅民宅相片「這反而是地獄」,如此這般,透過他的視角,更能品出今昔澳門的不同內涵。
讓我們透過攝影家陳顯耀的眼睛看澳門「陳顯耀紀錄澳門」
玫瑰堂_花地瑪聖母像會在每年五月中旬,坐上小轎,出巡遊行©陳嘉晴/CTPphoto
【資訊】
交通_巴士2、3、3A、5、7、10、10A、21A、26A、33新馬路/營地大街站
地址_澳門半島板樟堂前地
電話_+853-2836-7706
時間_10:00-18:00
崗頂劇院_奶綠色的粉嫩建築,是中國首座歐風劇場,兩百餘年前,留下昔日葡人的生活軌跡,如今,崗頂劇院仍舊繼續上演©麥翔雲/旅讀中國
【資訊】
交通_巴士8、9、9A、18、19、23、28B、32區華利前地站
地址_澳門半島崗頂前地
電話_+853-8399-6699
時間_10:00-18:00,週二休館。
民政總署大樓_大樓內牆角的葡式青瓷磚瓦,彷彿是澳門的歷史軸©麥翔雲/CTPphoto
【資訊】
交通_巴士2、3、3A、5、7、10、10A、21A、26A、33新馬路/營地大街站
地址_澳門半島新馬路163號
電話_+853-8988-4100
時間_花園09:00-21:00;畫廊09:00-21:00,週一休館。
東望洋砲臺_海權時代建造的炮臺,是葡人立足澳門的象徵,由於地處澳門半島制高點,在這裡還能夠俯瞰整座城市以及珠江海口美景©吳素馨/旅讀中國
【資訊】
交通_巴士2、2A、4、9、9A、12、18、18A、19、22、25「得勝花園」站。
地址_澳門半島東望洋山山頂
電話_+853-2859-5481
時間_炮臺09:00-17:30;聖母雪地殿聖堂10:00-17:00;燈塔不對外開放。
哪吒廟_在大三巴不過廿步之搖,就有一爿小巧的哪吒廟與聖保祿大教堂比鄰而居,天主教堂遺跡與廣東傳統日常近在咫尺、並行不悖,而這就是澳門。
【資訊】
交通_巴士2、3、3A、10、10A、11、21A、26A、33「新馬路/營地大街」站。
地址_澳門柿山哪吒廟斜巷
時間_08:00-17:00
大三巴_大三巴牌坊幾乎等同於澳門的代名詞。曾經身為天主教堂,卻因為一場大火徒留前壁,從西方印象的教堂,到看似東方印象的牌坊,彷彿是從葡國到中國的過渡,彷彿是澳門身世的一則隱喻。
【資訊】
大三巴牌坊
交通_巴士2、3、5、7、10、11、18、21A、26A、33「新馬路/營地大街」站。
地點_澳門半島炮臺山下
吃貨手信_金燕牛油糕葡式食品
外型樸實的西洋牛油糕,堪稱葡國年糕,是葡人逢年過節必備甜點。然而製作過程費時冗長且辛苦,不但食材產地、分量必須講究,工序繁複,力度火侯必須全程人為控管,熬漿煮糕人力攪拌、人力起鍋,願意傳承這項手藝的師傅愈來愈少。
在介文也採訪的過程中,也加入製作牛油糕,一週上好幾次健身房,身材精實,能一肩負起十張折凳的介文,竟然無法撼動糕桶一分,即可知熬煮翻攪過程是如何的辛苦,更甚者是需要連續長達7-8小時,費時兩天才得大功告成。
五十幾歲靦腆純樸的金燕姐是西洋牛油糕澳門唯一繼承人,自遷居澳門以後,丈夫姑婆歷經三年勸誘,終於接下傳承葡式糕點的重責大任,包括蟲仔餅、麵龜在內等幾近失傳的葡國食品。
縱然有百貨業者想為他展店,但金燕姐為了穩定的品質、不變的口味,仍堅持少量親自手作而不量產,以傳承這項傳統,這也讓金燕姐成為澳門甚至葡萄牙十分珍視的世界遺產守護者。
【資訊】
交通_巴士9、16、18、28B「風順堂街」站。
地址_澳門半島龍嵩街德泰大廈105號
電話_+853-2897-4198
時間_09:00-20:00
旅讀微電影,燕姊的汗水歲月影片,掃碼立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