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神糧食】奧斯卡最佳影片經典重映 :病人與情人,德國或英倫
「答應我,你會回來接我。」「我答應,我絕不會拋棄妳。」
──《英倫情人》
年復一年,美國影藝學院彷彿「食安管理機關」,在成千成萬的茫茫影海之間,層層過濾考核篩檢,最終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似是提供觀眾一份選片指南,以免誤觸地雷。儘管好萊塢紙醉金迷,諸如這樣的年度拜拜,公關行銷宣傳話術必不可少,往往左右得獎結果。然而獲獎影片未必最佳,畢竟歷經一番「民主選舉」,卻也八九不離十,多有值得參考之處。倘若一部影片上映二十年後,仍舊值得影迷一再重溫,甚至重返銀幕,則其經典地位應是無可置疑。
二戰將盡,各國軍隊陸續撤退,唯獨戰地護士漢娜決定留下照顧一名身份不明的病患。遭到轟炸得幾如焦屍的無名病人,模糊地憶起一些似有若無的畫面:歷史學者艾莫西受到皇家地理學會資助,深入撒哈拉沙漠進行研究。期間結識學會成員傑佛瑞與凱薩琳伉儷,並與後者陷入一段不倫之戀……。電影《英倫情人》改編布克獎同名小說,當年獨攬九項大獎,至今是少數獲此紀錄的作品。
九○年代,影壇美學偏好大型史詩,氣勢恢宏、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電影易受青睞,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橫掃典禮的情況屢見不顯(類似去年《驚爆焦點》除卻影片以外僅獲劇本一項的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集結戰爭、愛情、形而上的信仰、形而下的生存,《英倫情人》的成功不可不謂機緣湊巧。
台灣譯名《英倫情人》,多少結合影迷對於男主角雷夫范恩斯戲裡戲外的朦朧想像;原文片名「英國病人」,則提供電影文本多層解讀。為了解救一生摯愛,艾莫西一個匈牙利出身的第三勢力,在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來回奔走、編織身份。戰前,英國人認定他是德國人,他也只能將計就計尋求德軍幫助;戰後,曾獲德軍協助的他,卻又不得不順水推舟佯裝英國人,交換苟延殘喘的機會。壁壘分明的時代,國界/國族/國籍的分野卻顯得很不牢靠。電影裡一望無際的沙漠,究竟走到哪裡才能算是跨越了邊境?恐怕除了地理學家以外沒有人知道。宛如沙漠漫漶難辨的身份,對照戰爭,成了最荒唐的控訴。
【資訊】
英倫情人
年份_一九九六
片長_一百六十二分鐘
導演_安東尼明格拉
演員_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雷夫范恩斯
管道_二○一七年二月十七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