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讀早安】放棄掙扎 對岸網路流行「躺平」
近期,對岸網路流行一種自嘲:「躺平主義」──與其與現實掙扎,不如直接「躺下」投降,以此延伸出的「六不主義」,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不被剝削,亦掀起討論浪潮。
中國大陸網路近日流傳「躺平主義」,既青年碰到困難時,不用面對、挑戰問題,只需要躺平。看似佛系詞語與行動,雖引起年輕族群共鳴,卻意外獲得官方關注,除原貼文遭刪除,關閉多個論壇討論外,多家媒體甚至發文痛斥「躺平文化」,聲援、聲討文章一時充斥網路。
「躺平」源自一則已被刪除的百度貼吧,貼文作者主張「失業兩年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因為他不願接受、追求社會「成功」的定義,選擇原地躺下。後引起各論壇討論,豆瓣的「躺下群」更擁有近6000名成員,提倡「六不主義」,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不做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等,追求降低自身慾望,維持基本生存所需。
由此可見,躺平主義的出現,是為了抵抗「內卷」文化,即資源有限下的過度競爭。對躺平主義者而言,與其在惡性競爭環境原地奔跑消耗能量,又不想「跪著」,倒不如躺下放棄掙紮。近三十年大陸經濟不斷高速增長,但生活成本、房價、物價高等聲音不斷浮現,在突飛猛進的時代,一味追逐可能引發心理疾病。因此,有網友將自己的躺平哲學概括為「以身心安寧為重」。
大陸青年頹喪文化還能追溯到二〇一六年的「葛優躺」劇照,演員身著碎花短袖衫癱躺在沙發,眼神空洞迷離。之後被年輕網友製成梗圖,紛紛在抒發自己情緒時引用,形成網路「喪文化」。「小確幸」成「小確喪」,本來應該積極向上的青年喪失光芒。如今「躺著主義」再起,也有評論指出官方除擔心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外,更擔心其背後「不合作」的含義。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棟梁,也是最敏感於社會現況的族群,上世紀英國青年不滿社會,為搖滾文化繁衍出龐克音樂。現今有台灣獨立樂團「好樂團」所演唱的《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每個時代年輕人無一不用自己的方式在吶喊、低喃、吐槽,其講述可能是一大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