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會客室】觀今宜藉古:公孫策─歷史讓人看見真實
歷史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數人名與地名的組合。對於專欄作家公孫策來說,所謂當下所發生的時事,都可以在過去的事件中找到對應之處。有所對應,就能藉由過去的作法,來作為現代的行動參考,這也正是公孫策專欄的文章有意思之處。
本名陳哲明的公孫策,講課時總穿著唐裝,不論是筆名或者服裝,都很難不讓人注意到他與歷史的連結。下筆亦然,公孫策主寫對於時事的觀察,其探討大量對照歷史典故,讓筆觸多了一層深度與義涵,彷彿是在看一則則寓言。
在歷史中上下求索
一九七○年,時任《中國時報》記者的公孫策主跑臺北市議會,那時委員會在遭遇市民關注自來水費的調幅問題後,雖然調降了每度的收費金額,卻也同時縮短了調降的年限,因此公孫策特別在報導中引用了《莊子·齊物論》中〈狙公賦芧〉篇──即朝三暮四的故事,在當時受到許多關注,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最後的決策。公孫策自此開始了引用歷史故事寫作的起點。
「一開始寫好哇!」公孫策坦言,在當時,他每週必須用兩張紙:一張紀載當週大事,另一張則是把找到的歷史典故或是寓言記下來,如果比對吻合,就找到了下筆的題目。有時候,一個星期裡有三個下午的時間都可能要泡在市議會圖書館裡面看書找資料,持續累積之下,也使他對於史料越來越熟悉,也開始可以信手捻來,依當下提到的時事,馬上聯想到相對應的歷史事件。
公孫策於《商業週刊》撰寫專欄之後,開始了廿多年積累的〈去梯言〉專欄也成了他的招牌。以《三國演義》中「劉表的長子劉琦向諸葛亮求計,誘其上樓觀書揭去梯子,再求其獻策」的橋段,為專欄命名,就是希冀「可以放心、大膽地說話」,再借用《七俠五義》中包青天的師爺公孫策為筆名,敢說敢講的風格、觀照古今的智慧,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
©陳育陞/旅讀中國
觀察過去:兩個十年的巨變
廿一世紀伊始,公孫策指出人類已歷經兩個十年的巨變。公孫策回憶在商業週刊寫專欄的歲月當中,已從進圖書館找資料轉變成上網蒐集。Google 的盛行造就了知識的爆炸,從此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初步搜尋、蒐集所需要的各種初步
訊息。在公孫策的眼中,從千禧年以來至二○一○年來最巨大的變化,Google 當之無愧。
而二○一○年至今,公孫策認為,影響人們最大的則是智慧型手機, 其中更以Apple 的iPhone 為最。他認為賈伯斯的歷史地位遠超過比爾蓋茨等科技巨頭。因為iPhone 先摧毀、打破了過去人們使用手機單純通話的行為,並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時代,樹立了消費者新的使用習慣,也建立了許多引領業界的規範,成趨勢的先驅者。
觀察現在:宛如從春秋進入戰國的多事之秋
西元二○二○年不只科技演變快速,也是世界局勢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年。在公孫策看來,去年一整年的變化,遠超過過去幾年的總和。他認為現在的世界局勢,叫做春秋進入戰國的關鍵時刻。
春秋時代在中期後,演變成了北方中原以晉國為首的華夏諸國,與南方楚文化兩大集團的對抗,但是誰都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剩下晉國獨大,最後演變成三家分晉,就進入了戰國時期。這之中最重要的是國際局勢的變化──原本由盟主濟弱扶傾,轉變成強國滅弱國的兼人之國、併人之土。
回到當代局勢來看,蘇聯在西元一九九○年垮台以後,美國在過去卅年期間獨大,不過近年來霸凌盟國的消息頻傳,加上新冠肺炎的疫情,使美國國力不斷衰弱。若美國繼續我行我素,國際政治也將因為沒有盟主而進入戰國時代。不論是經濟或是外交局勢,必定會掀起一波浪潮。而沒有盟主領導,更有可能導致國際秩序大亂。這也是公孫策最憂心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