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佛寺裡尋印度神祇 :開元寺

【作者】
文_林宜慧/旅讀中國、旅讀編輯部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
2020.04.14

泉州開元寺始創於唐垂拱二年(六八六年),為泉州的地標性古寺。始建之時,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這片桑樹園開滿蓮花,遂獻地建寺,名為「蓮花寺」。唐玄宗時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佛 寺多為單塔,後來雙塔盛行, 寺內東西兩塔——鎮國塔、仁壽塔,各高五十、四十五公尺,原為木結構,宋代改為石建,是中國最高、大的一對石塔。

 

開元寺不僅作為一座千年佛寺,寺院裡還可以找到印度教的蹤跡,為泉州宗教信仰的兼容並蓄做了印證。目前可考的印度教石刻約三百多件,其中大部分已由海上交通博物館保存。據考證,這些印度教構建可能來自於元代泉州的印度教寺廟遺跡,開元寺於明代修建之時,將其石刻融入佛寺。目前寺院內仍有三處可見印度教構件,一是大殿後迴廊石柱的「印度史詩」;二是大雄寶殿斗拱上廿四尊的「飛天樂伎」;三是大殿前露臺束腰的 「人面獅身像」。 

 

妙音天女:起源於印度佛教中人頭鳥身的音樂神──迦陵頻伽,至晚在兩晉內北朝時便已傳入中國,並演化為女子形象。他們在泉州進一步本地化,手上拿起了當地常見的樂器,彷彿一個南音音樂團。左圖©馬耀俊/CTPphoto;右圖©柯炳鐘/CTPphoto

 

柱上史詩:殿後迴廊兩柱石雕,柱體四面各有三張浮雕圖像,圖像各有不同,刻畫的是印度神話故事,出自於《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兩本印度史詩。

 

寺院園區另有「宋代古船陳列館」,展示一九七四年於泉州後渚港發掘的南宋古船。此船為近代考證海上絲路的重要文物,出土遺物龍涎香、乳香、檀香、沉香等四千七百餘斤,古船本體龐大,值得親臨一訪。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4 月 【海上之城-泉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